•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6版:基金·对话
    上一版  
    pdf
     
     
     
      | A16版:基金·对话
    创新,坚持很关键——对话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新,坚持很关键——对话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从当年业内的第一只分级基金——瑞福分级基金,到9月17日将要发行的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尚健率领的国投瑞银,已成为业内创新产品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中等规模的国投瑞银,何以走在基金业内创新的最前列,基金产品创新的过程又有什么经验和经历?记者日前采访了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尚健。

    ⊙本报记者 周宏

      创新不易 循序渐进

      “我这个人还是喜欢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创新比较好玩。”谈起创新的初衷,尚健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熟悉尚健的人都知道,他从海外留学回国之后,每工作到一处,都会坚持做些创新业务。像2002年在交易所工作时,他就一直忙于ETF产品开发。

      尚健说,现在基金业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通过做大规模求发展。但是,做大规模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如果同时能在产品创新上加以发展,让市场的交易效率更高,那么,作为基金业的从业者,他的工作意义就会大很多。

      “华尔街有个说法,公募基金是boring business(枯燥的事业),创新能够让这个工作更有趣也更出彩。”尚健说。

      当然,创新从来不是容易的。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市场更是如此,必须有超人的耐心和体力。拿到了批文的尚健,之前就刚刚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寝食不安”。

      “这是正常的,产品创新中,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必须付出持续的努力去不断修正产品方案。”对于这种状态,尚健似乎已经习惯了。

      而创新的另一个特征则是循序渐进。这不止是速度的“渐进”,而且,必须适应市场的发展速度,而做出必要的修改。这对追求完美产品的基金业者来说,可能是另一种考验。

      在业内第一只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的设计中,即有这么一道坎。

      为了考虑银行渠道的客户的感受,防止出现折价,国投瑞银的团队并没有在瑞福优先这一级产品上考虑网上挂牌。而是通过每年开放申购赎回一次来增加流动性。这一做法,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沟通研发出来的。

      而每到瑞福优先打开申购赎回时,国投瑞银团队都要经历一个大规模投资者教育和产品说明的忙碌夏天。

      而这些,都是创新过程中的必修课了。

      

      创新之道 贵在坚持

      既然创新那么难,那么业内唯一一家包揽两只分级基金的国投瑞银有没有诀窍?

      尚健沉吟了一会说,创新本身的能力当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公司推动产品创新的意志。

      “创新这件事,不能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去推行。如果觉得做得成最好,做不了也没关系,心理上有了退路,那这个创新往往是做不成的。”

      他举例说,国投瑞银的第一只分级基金瑞福分级,从产品设计到发行整整做了一年的时间。其间包含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再沟通、再协调的过程,每次协调沟通之后,国投瑞银的团队都会经历几个不眠之夜,必须为下一次沟通再做细致准备。“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从基金发行、渠道销售到交易系统的配合、直到流程的制定,甚至现有的制度框架都有需要突破的地方。”尚健说。

      他还记得,当时他带着瑞福这个产品去和银行、券商渠道沟通协调。开始无一例外的是冷遇,其中既有对产品复杂“听不太懂”的抱怨,也有对流程改造、系统升级种种额外工作的抵制情绪,还有对产品创新费时费事的不理解。

      “做不下去了,阻力太大。需要配合的,都没人跟你配合。”公司内部在多次的努力遇阻后,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但尚健还是坚持了下来,开弓没有回头箭。

      终于,在国投瑞银团队的不断沟通下,渠道销售的难关攻克了,投资者教育展开了,产品设计上最大的难关——“流动性”问题也解决了。此前一路“艰难险阻”的瑞福终于插上了募集发行的翅膀。

      看到瑞福上市后,尚健吐了几个字:“坚持很关键”

      

      困难的抉择

      事实上,除了产品创新本身的制度突破和理念推广,需要公司团队巨大的耐心之外。发行一个创新产品还需要非常大的魄力。而有时候,对基金公司来说,不得不牺牲一点短期的发展速度,这在瑞和分级这个产品上就有了体现。

      尚健说,在发行瑞和前,公司就面临抉择,是在推进创新的同时,很稳健的推一个传统股票类产品,还是就主推一个创新产品。

      前者的好处显而易见,风险可控、进度可控,但也很可能分散了团队的精力,减少了创新产品获批的几率。而主打一个创新产品,虽然创新产品通过的可能大增,但无论是审批周期、基金募集等各个环节都将面临不确定性,而后者都可能影响公司短期的规模。

      最终尚健拍板,上创新产品。这一个决定,加上7个月的努力和等待,才终于换来了瑞和分级基金的如今上市发行。

      谈起现在的这个产品,尚健则是津津乐道:国投瑞银瑞和分级基金是内地的首只分级指数基金,具有创新分级、分区杠杆、交易套利、份额年结等属性。

      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不再以稳健和进取的投资风格区分两级产品,而是通过在1.1元处分级,设置两个产品不同的投资杠杆。使得两个产品可以按照后市收益预期的不同而分别找到适合的投资人——那些认为市场将小幅上涨的指数型基金投资者,和那些认为市场将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指数型基金投资者。

      而附加的上市6个月内开通基金转换的措施,则明显的是根据此前上市基金经常折价交易而做的改良。通过开通分级份额与瑞和300份额之间的转换,来抑制上市交易份额可能出现的交易折溢价,让创新产品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尚健表示,这一全新的分级设计方式,细分差异化市场需求的一种创新的尝试,也是对分级型基金创新的延展。他期待瑞和基金的设计思路能够成功接受市场检验,进而成为新一代分级产品的通用模式之一。

      不过,瑞和的推出,并没让尚健感到满足,“我们产品库中还有很多想法和产品储备,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创意推出。”

      

      创新的未来

      从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到长盛同庆,再到国投瑞银瑞和指数分级,创新的分级基金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市场反响也越来越好。那么对于公司未来,尚健的创新发展策略又是什么呢?

      “目前的基金行业盈利模式,仍旧是靠规模扩张。没有规模的累积和发展,其他东西是无本之木。”尚健对于行业生态的认识很冷静。

      但尚健同时认为,光靠一个方面并不足以把基金规模持续做大。在目前这个环境,必须采用多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公司基础工作不能放松:客户服务、渠道维护等等工作,我们要做得出色。另一方面,投资平台的要搭好,有一个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同时也有一个严格的风控体系。让业绩这块有个表现得基础。”

      尚健还认为,短期的业绩表现有一定运气成分,因此,考察基金业绩还是要看长期,而不能放松的是团队投资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当然,还有产品创新的推进,那么整个公司的发展就如虎添翼了。

      而对于未来的创新,尚健的期望更是巨大。

      他认为,中国基金市场的创新还有很大市场空间。“某种程度上,产品创新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工具,创造了一种新的需求,因此,这其中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而现有环境内,基金的创新空间也很大。比如,分级基金的分级方式,就可以有很多很多种新的分法,此外分级比例、分级条款等都大有创新的余地。每一个新的组合都是一个新的产品,也将启动一个新的市场能动需求。

      “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中国的市场还有很多空白没被填满,这些市场空白点会也为未来基金创新提供了良好土壤。而当新的金融工具引进的时候,再与现有的金融工具融会贯通,会有很多新的市场空间诞生。”尚健说,“创造新的市场,提升市场效率,产品的创新大有可为。”

      尚健说,创新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的创新都是创新,而这一切都需要公司团队一起努力。他现在筹划着通过一些方式,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的创新气氛和文化,让创新基因继续深植于国投瑞银的企业文化内涵之中。

      “其实,创新最关键的还是人。”

      ■简历

      尚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健有多年的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金融、证券理论基础和国际视野,对国外公募基金管理的投资理念、投资组合技术、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

      尚健曾在国内监管机构、交易所和基金公司担当重要职务,历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