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特别报道
    金融危机一周年:清算雷曼
    “金融大鳄”变身记
    谁在“掘金”危机?
    危机向左看,向右看
    救市“猛药”让金融机构命运集体转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危机向左看,向右看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在希腊神话中,作为审判者的正义女神阿斯特莉雅,一手拿剑,一手拿天秤。而在美国,扮演着左右手角色的是市场和监管当局。

      2008年9月15日正午12点,雷曼发出公告,宣布公司申请银行破产保护。犹如一场审判,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股市、汇市震荡起伏,欧美经济触底萎缩,以及全球金融格局的重新洗牌。与以往的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一样,在短暂的震荡之后,金融系统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总是推动市场不断螺旋式上升。

      

      向左看:震荡是短暂的

      在雷曼破产之后,全球股市应声而跌,期间世界主要股指跌幅基本超过40%。但是一年之后,全球主要股指基本上都已经恢复到雷曼破产前的水平。尽管危机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从市场总体状况而言,剧烈的冲击波是相对短暂的。

      不过,危机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内在影响,却是强大且持久的。

      在危机中,老牌的美国金融机构也不得不裁员、变卖资产、接受政府救援来度日。美国政府投入了7000亿美元实施金融救援计划,接受救援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750多家。在美国以外,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救市政策,以巨资来补充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回首这一年,华尔街昔日的金字招牌正在慢慢黯淡,伴随而来的是中东和日本财团对华尔街格局的重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本金融财团有步骤地收购华尔街的金融资产。三菱UFJ金融集团收购了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野村控股资此前也已经花费2.25亿美元购得雷曼旗下亚洲业务。此外,还有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英国巴克莱集团, 瑞穗金融集团和美林的交易。

      

      向右看:能否防患于未然

      痛定思痛!各国政府开始反思雷曼事件的经验和教训。雷曼破产后,美国议会更是开始了冗长的听证会议,就美国金融机构和个人在此事件中的不当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美国证监会也承认,在金融危机中,他们存在疏忽和监管不严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后面的麦道夫案件。

      其实,强大与监管得力的金融体系应该是抵御金融冲击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实施官方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因为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包含了很高的企业破产风险;相应的,向这些企业投资和放贷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面临着高风险。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贷款商之间的竞争既培育了创新,但也带来了不高度的稳定性。

      美国专栏作家理查德·隆沃思,在数年前的专著《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一书里忧心忡忡地写道:“全球资金市场两个星期的交易量,就超过全世界每年贸易和投资之所需。另外50个星期的交易活动,全是投机。”这种投机行为的危险,就在于让一块钱避险,就要以两三块钱进行避险操作。因此,“投机性的经济活动,规模是真正经济活动的12倍”。这意味着,资本市场上的多数资金,都在进行一场豪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这是人类天性:除非有人能够找出方法改变人类天性,否则我们将会再度面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