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特别报道
    构建区域经济金融区成为各界心声
    港交所执行总监霍广文:对香港上市企业在其他交易所上市没意见
    港台互挂ETF获热捧
    台湾证券柜台交易中心董事长陈树:交易所整合将创造多赢
    “大陆概念”走俏台湾金融界
    创业板首批上会7公司“显形”(上接一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陆概念”走俏台湾金融界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时娜 见习记者 彭超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时娜 见习记者 彭超

      ○编辑 衡道庆

      

      台湾希望大陆赴台投资的愿望似乎从未如此强烈过。

      此次金融与融资峰会几乎成了“台湾融资推介会”,在主办方列出的35位出席嘉宾里,来自台湾的几乎达到半数。而在人员构成上,出席的嘉宾既有台湾证交所董事长陈树这样的政经界重要人士,也有来自保险业、证券业、地产业的老总。台湾金融界精英几乎悉数出动,表明了对此次活动的重视。

      而在与会者的座位上,都摆放着一份由台湾《Money》杂志发出的《中国大陆投资者投资台湾问卷调查》,里面设置的话题涵盖赴台投资各个方面。

      记者在会场与台湾金融界人士交流时了解到,“陆资”在台湾的吸引力非常大,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访台时,有媒体用《王建宙旋风》这样的标题来描述其受瞩目情况;台湾股市上,大陆概念近来一直被爆炒,本来金融危机发生后台湾股市跌幅巨大,但是在3月底公布了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湾旅游等一系列消息以后,台湾股市迅速回升。

      最具体的事例就是4月30日中移动与台湾远传电信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台北股市一扫流感阴霾,出现井喷行情,联接大陆A股的宝来标智沪深300ETF更是出现暴涨。目前台湾股指7300多点,台湾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能够推动股市“破万”的,唯有大陆概念。被称为“台湾股神”的毛仁杰,则早就将投资重心放到了A股市场。

      台湾资本界为何对大陆资本兴趣如此浓厚?一个原因是台湾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台湾不像大陆,有广阔的内需市场可以避险,金融危机对台湾的影响远超大陆。吸引大陆资金赴台,有助于台湾经济早日复苏。

      不过记者观察发现,与台湾金融界的热情相比,大陆金融界则显得冷静,参加此次论坛的大陆资本界重要人士并不多。毕竟两岸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大,市场环境也有很大不同。目前,台湾对大陆投资者的限制仍比较多,比如投资银行股份比例不能超过10%,并且不能参与经营,这是与市场经济原则相违背的。如果开放资本市场只是希望引入资本,却不愿让渡权益的话,就会使陆资入台出现障碍。

      同时,台湾多变的政治环境,也使不少大陆金融界人士有顾虑,与大陆制定了各类台商投资保护政策相比,台湾方面相应的举措比较少。

      有关专家认为,过去是台资涌动赴大陆投资潮,现在则变为台湾希望大陆资金赴台。无论怎样,这种资本的双向流动总比单向流动更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是长远选择。“陆资”入岛既有利于台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也有利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只要双方意愿一致,各种困难总有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