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特别报道
    构建区域经济金融区成为各界心声
    港交所执行总监霍广文:对香港上市企业在其他交易所上市没意见
    港台互挂ETF获热捧
    台湾证券柜台交易中心董事长陈树:交易所整合将创造多赢
    “大陆概念”走俏台湾金融界
    创业板首批上会7公司“显形”(上接一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构建区域经济金融区成为各界心声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时娜 见习记者 彭超 ○编辑 衡道庆
      论坛现场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时娜 见习记者 彭超 摄
      周道炯
      景学成
      霍广文
      陈树
      内地、港澳及台湾金融与融资高峰会日前在深圳举行。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中国海协会前副会长刘震涛、台湾证券柜台交易中心董事长陈树、香港交易所执行总监霍广文及多位银行、证券机构的专业人士出席了峰会,区域金融合作、“陆资”入岛等成为峰会热门话题,构建区域性经济金融区成为各界共同的心声。

      ⊙记者 时娜 见习记者 彭超 ○编辑 衡道庆

      业界热议区域性经济金融区

      金融合作是本次峰会的热门议题。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大陆与台湾的经贸交流渐趋频繁,联系不断加深,基本形成互利互补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而大陆则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大陆与香港市场占台湾对外出口总量的40%。

      中国金融联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景学成指出,内地与港澳台经贸交流越来越纵深化,统一市场平台已经初具雏形。而潜在统一市场的存在、经贸互动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相同文化背景以及港澳台高效率的中间服务,使得这种难以分离的经济金融区正在形成。

      今年4月26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南京签署了两岸交流合作协议。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两岸经贸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峰会上,一些台湾机构表达了他们希望与大陆资本市场合作的愿望。

      周道炯表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两岸金融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两岸的市场有一定互补性,台湾资本市场产品比较丰富,监管相对完善。而大陆资本市场则发展迅速,具有极大潜力。

      台湾证券柜台交易中心董事长陈树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跨市场整合已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如果上海、深圳、香港及台湾市场能够整合,市场规模未来有机会在5到10年超越伦敦或纽约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深厚

      “也许10年、20年以后,港澳台与大陆(内地)可以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货币进行流通。”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四地金融市场的融合,将来必须解决货币流通的问题。香港大学中国金融中心主任宋敏在会上提出“华元”的大胆设想,他认为20年以后,港澳台与大陆(内地)或许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进行流通。

      宋敏指出,从经济实力来看,按照GDP和国际贸易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和基础已经很深厚了。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途径,宋敏说现在是“贸易结算、海外资产投资、储备货币”三个过程正在同时进行,人民币在亚洲周边地区国际化的趋势,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宋敏认为,在人民币充分国际化之前,香港可以承担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角色。香港已经有了相对开放的体系,相对独立的货币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一些风险比较高的政策可以在香港试行,如果做得很好的话就推广,这相当于提供了很好的试验基地,同时也是一道很好的防火墙,其他国家是没有这个优势的,中国有香港作为试验点,这是非常大的优势。

      

      台湾盛邀陆资入岛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就是:过去是台湾涌现投资大陆潮,现在则是台湾方面盛邀大陆前往投资。

      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名单中来自台湾的接近一半,涵盖了从证券到保险、地产各个行业的台湾资本界精英,显示出台湾资本界对此次会议的重视。而在议题中,“陆资入岛”一词被频频提及,台湾《Money》杂志甚至在会议现场发放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调查表,话题涉及投资台湾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台湾方面对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投资颇具期待。

      海协会前副会长刘震涛在演讲时说,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大陆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时机。而台湾市场经济整体制度比较健全,应用技术开发也比较强,两岸在产业上具备很强的互补性。刘震涛认为,现在是大陆到台湾投资的最好时机。

      台湾礼正证券创办人毛仁杰则从实际操作层面介绍了大陆资本如何赴台投资。他说,陆资入台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提前布局,台湾是中小企业创业的天堂,台湾的股票市场有很多小公司,他们的原始资本都不大,可是等到上市以后,往往就是数亿的资产,创造了许多富翁。所以陆资入台绝对不能只看短期,不要看在明年应该怎么去赚钱,而要用长期的眼光来看待,等成熟以后再收割。

      大陆经济的强劲增长也吸引了台湾地产界的注意,台湾房屋首席总经理彭培业演讲时,就两岸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比较,并邀请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