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公司巡礼
  • 3:要闻
  • 4:焦点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9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要闻
    亚洲经济的转向:从依附走向自主
    全国中小企业
    贷款增幅首次跑赢“大市”
    上周土地市场低迷 仍存“抢地”现象
    香港迪士尼行政总裁金民豪:香港与上海两地迪士尼乐园不会冲突
    审计署全面审计“4万亿”投资计划
    深交所“看紧”中小板募资(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亚洲经济的转向:从依附走向自主
    2009年09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作者 亚夫

      作者系

      本报首席编辑

      受金融危机冲击,亚洲经济开始从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这一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变化,不仅将影响本地区的经济构成,而且也将对世界经济的现有格局形成挑战,对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多个市场都将产生深度影响。

      金融危机一周年。这一年来,尽管世界经济扑朔迷离,但有一个变化趋势是明显的——在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之后,亚洲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出现了由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的苗头。对亚洲来说,这一新增长模式的改变是不寻常的。它不仅会影响本地区的投资、消费及商业模式,而且还将对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现有世界经济秩序产生全面的影响。

      何以见得?

      首先,亚洲经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所遭受的打击,要远远超过人们的预估。如何摆脱外需依存度过高的困局,改变依附型经济的被动局面,向内需要增长,特别是从本地区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已成为亚洲地区经济领袖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亚洲经济基本上都是以满足外需的方式保持增长的。不论是日本这样的发达经济体,还是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不论是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或地区,还是其他的后起之秀,在其起步阶段,都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开始起飞的,如日本、韩国等国,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严重依赖于外需。

      然而,这场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人们发现,外部需求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扭曲了本地区的供求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与本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不相匹配。一旦外需萎缩,遭殃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无数的产业工人,并将使整个地区的经济陷入混乱与被动之中。

      现在,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提出,我们要从内需中寻找增长动力,亚洲需要自己的内需尤其是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既是应对当前危机的治标之举,也是寻找新的发展出路的治本之举。

      其次,从亚洲地区的经济发育程度看,亚洲经济现在也已经到了主要依靠内需来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新阶段了。在最近30年里,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之快是举世瞩目的。在亚洲,既有像日本这样的先富之国,也有像中国这样的后起新锐。总体上,亚洲的人均GDP显示,这个地区已经到了又一个上升阶段。

      从供给与需求结构来看,亚洲的生产与消费“别具特色”,完全有条件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内在平衡”,并形成良性的内部循环,从而可以抵御像国际金融危机那样的外部冲击。从供给看,亚洲是“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一、二、三次产业门类齐全,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从需求看,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最大的地区,也是发展差异度最大的地区,各种不同的需求,为这个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现在,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在谋求多边共赢、携手发展方面表现非常活跃,欧美等经济巨头也想寻求与亚洲的进一步合作,试图借助亚洲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扭转当前的颓势,让世界经济的列车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亚洲经济的重大转向,正在形成中的亚洲新经济增长模式,是在这一次金融危机的阵痛中产生的。这种大格局的调整会带来哪些变化?又会造成什么后续的影响呢?

      首先,对亚洲而言,这将会对本地区的投资、消费及商业运营模式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亚洲经营者们将会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投入到对本地区居民的关注上,尤其是会用全新的眼光来打量本地区的消费需求。最近的例子是,中国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惠及了中国的农民,也惠及了其他经济体,使他们在一片萧瑟中,发现了暖意与救命的商机。

      其次,更深一层看,亚洲新经济增长模式一旦形成,不仅会影响本地区的投资、生产与消费的现有结构,以及本地区的商业运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很有可能会影响亚洲人的经济视角,将明显增强亚洲人的主体意识。以前,亚洲人好像只配为别人打工,亚洲的生产线也好像只是为发达经济体定制的,是廉价产品大工厂。这样的意识将会渐行渐远。

      由此,也将带来另一个变化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即将对现行世界经济关系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与亚洲等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原有关系进行重新调整。设想一下,当中国等亚洲国家和经济体主要依靠内需来调节经济,当外需已不再构成对本地区的致命冲击时,现有各主要市场的价格体系,如股市、期市、汇市及粮食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运行走向会出现怎样的表现呢?这是一个需要用超宏观眼光来看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