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创业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9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资金观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资金观潮
    库存攀升持仓激增
    螺纹钢期货临近变盘
    放缓信贷 银行争做“债王”
    打新热情升温 两新股冻结资金5399亿元
    新品超市
    香港金管局注资46.5亿干预港汇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关于换发保险许可证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放缓信贷 银行争做“债王”
    2009年09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编辑 杨刚
      ⊙本报记者 秦媛娜 ○编辑 杨刚

      

      债券一级市场的测试一再证明,市场资金面的宽裕程度只增未减。虽然有通胀预期带来的压力,昨日10年期国债的发行还是得到了以银行为主的资金的积极参与。结合近期银行频频在一级市场“揽”债之举,可以看出,在宽松的资金环境中,银行正将投资“弹药”更多地向固定收益品种转移。再考虑到央行有意抑制信贷,因此银行更多地将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昨日发行的10年期国债期限较长,是最能考验市场资金面的债券品种,因为除了进行资产匹配的配置型资金,投机性资金对于长期限的债券多数都会采取多看少动的策略,从而规避持有期的利率风险。特别是在目前对于未来一两年有较强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多数资金会选择持有一两年内到期的短期限品种,从而在到期后再择机将资金转换到利率更高的资产中。

      但是从本期国债的发行结果来看,通胀隐忧并没有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债券票面利率中得3.44%,和预期基本保持一致;超额认购倍率1.66倍,在首场招标结束之后,还获得了6.4亿元的追加发行。

      虽然财政部并未公布具体的认购明细,但是据市场推测,银行仍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力认购力量,其中国有大行和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突出。

      事实上,银行在一级市场的大手笔“揽”债一直是近期债市的一道风景。从上周一和周二发行的农发行3年期金融债和国开行5年期金融债发行结果来看,在两者的认购资金中,来自银行的比重分别达到80%和77%,且领衔的两家机构均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再到本周二进出口行发行2年期金融债,银行系资金的占比达到85%,排在榜单前列的仍是国有大行。

      对于以大行为首的银行系资金频频在一级市场购券,市场并不感到意外,关于它们在近期多只国债的发行中出手非常“阔绰”的消息也在市场不胫而走。

      一位券商分析师称,银行此举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三、四季度银行放贷放缓已成趋势,央行也在通过发行定向央票等方式以期替换银行信贷,因此银行的资产配置中,信贷不可抱太高期望;而同时,市场资金宽松,充沛的银行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此时固定收益市场可能将被寄予更多厚望。

      “虽然大家并不看好债券市场的走势,无奈资金太多,也只能矮子里面选将军,”他说,无论短债还是长债,银行一股脑揽入口袋,更多也是资金运用重压之下的被动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