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大智慧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个股点评
  • 7:个股点评
  • 8:大智慧基金
  •  
      2009 9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市场热点转向小盘新股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3000点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9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创业板开启利好中小盘股

      李志林

      创业板启动会否对主板形成冲击?我的观点是,对大盘股将有所抑制,但对中小盘股的“秋抢”行情则是推动。

      2007年6至10月和2009年5至7月,基金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大炒权重股和大盘蓝筹股,将指数快速推向6124点和3478点,随后均出现大跌。惨痛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在缺乏分红回报、受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甚大、产业政策周期性变动频繁的中国股市,恶炒大盘蓝筹股、频繁做差价绝不是价值投资而是投机,会越来越失去市场号召力。而成长性投资理念始终被大多数投资者所信奉,如果说1999—2000年网络股鸡犬升天是成长性投资理念的失败,是因为当时的高科技产业处于草创阶段、高科技股有其名而无其实的话,1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突飞猛进,经中小企业板的过渡和经验的积累,即将在创业板上市的大多是新能源、通讯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真正高新产业中的佼佼者。此时开通创业板无疑是对市场成长性投资理念的催生和唤醒。

      凡是没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买股票致富的奥秘在于靠小盘股的股本扩张,暴利主要不是因其业绩高增长而是靠反复大比例送股。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小盘股是如此,即将开通的创业板小盘股同样是如此。由于产业新、业绩优、发行量少,发行价必然出奇地高,发行后净资产特高,公积金特多,持股量很大的大中股东和风险投资资金为了在今后退出时牟取厚利,就有在三年中多次用公积金10送10股的积极性,二级市场中长线投资者自然会获利丰厚。长期以来,市场舆论仅凭小盘股市盈率远高于大盘股,动辄斥之为投机。其实,买小盘股者不少是长期持股,他们才是真正的中长线投资者,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从9月1日以来,每天走势图都是黄线高高在上,白线垂头在下,表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资金投向中小盘股,这也得归功于创业板的推动。

      9月以来的“秋抢”行情主要围绕着主板中盘子较小、股价较便宜的“类创业板”个股进行,四类个股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一是中小板个股;二是有购并重组、双中心、世博会、迪斯尼等相当于二次创业题材的上海本地股;三是生物医药、通讯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股;四是有央企、国企、民企集团注资的购并重组股。在双钱股份、熊猫烟花的示范效应下,近期,大唐电信、海虹控股、上海物贸等众多“类创业板”个股群体启动、持续飙升甚至井喷,巨大的赚钱效应有效地点燃了人气,吸引了大量的私募基金、社保、QFII、游资、大户、散户乃至基金“一对多”理财资金协同作战,人们仿佛看到,1999年的“5·19”行情和2007年的“前5·30”行情又回来了。

      随着创业板的开通,今后每周都会有高成长性个股发行上市,会在主板“类创业板”个股产生比价效应和连锁效应,高成长性个股轮动会成为市场经久不衰的主题,市场会逐步减少共振,逐步摆脱所有个股随指数齐涨共跌的局面,通过个股的独立特行乃至率先创新高来培育市场中长线投资者群体,维系慢牛行情。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非典型危机 非典型行情

      桂浩明

      一年前美国雷曼兄弟倒闭,导致本来局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为全球金融危机,一时间,世界金融市场一片凄风苦雨,资产价格暴跌,实体经济也陷入停滞。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其破坏力不亚于上世纪20、30年代那次经济危机,要摆脱危机至少需要10年时间。

      但没有人想到,仅仅一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就开始离人们远去,各主要经济体慢慢恢复正常,日前,美国高调宣布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进入复苏阶段。今年以来各国和地区股市普遍走好,近期更是强势上涨,迭创一年来新高,表现出诸多牛市的特征。

      为什么这波杀伤力一度很大的危机表现得如此虎头蛇尾,这么快就被控制住了呢?对这个问题,人们认为世界各国政府的积极干预以及国际间的相互协调对于化解危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危机刚爆发时,各国央行就采取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的措施,避免金融体系在危机中瓦解,在金融危机的影响稍许缓解时,又落实了不少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从而抑制了经济的下滑,维系了平稳运行的格局。各国之间频繁协商,保持基本一致的货币政策,也对控制危机的蔓延产生了良好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在21世纪,世界各国都有了相应的宏观调控与政府干预的能力与经验,使得危机的运行与过去明显不同,具有一种非典型的特征。

      既然危机是非典型的,在这个背景下运行的股市,其走势同样也会是非典型的。去年年底,没人会想到今年股市会出现这样大的上涨行情,根据传统理论,危机过后会有相当长时间的萧条,股市会长时期低迷。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开始恢复,没有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萧条,股市就有机会很快从低位开始反弹。由于世界各国在对抗金融危机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充溢着大量的资金,过剩的资金自然会涌向资本市场,导致从商品期货到股票的各类证券价格大涨。虽然一直有人指责其中存在很大的泡沫,但由于其具备了流动性宽松以及实体经济在超预期好转这两个基本条件,股市也就能稳稳地运行。如果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目前不考虑退出),以上所讲到的两个基本条件还会存在下去,股市的向上行情也能得到延续。用传统的理论是无法对此作出解释的,因为它太不典型了。

      以A股市场的情况而言,一方面应承认现在的点位并不算低,不到一年的时间能上涨得这么多,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所以,现在强调谨慎不无道理,有人对后市不乐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理由。但由于经济环境的特殊性,股市运行所具有的全新的环境决定了这波行情还会继续下去。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到了如何在非典型行情中攫取收益的时候,当然,这样操作的基础是要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状况以及当前经济运行的特征有一个深刻而准确的理解。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百点长阴从何而来

      王利敏

      2639点以来走得极为强势的上证指数,本周五突然出现百点长阴,无疑让对先后经历过七连阳、三连阳的感到乐观的投资者大感意外,究竟是谁制造了让人恐慌的百点长阳?

      有人认为周五的大盘跳水与近日被过度热炒的“物联网”概念股出现快速跳水有关。但从盘面看,“物联网”概念并没有集体跌停,且该板快对指数的影响极小。人们注意到,其实对大盘压力最沉重的还是权重股,尤其是金融股和地产股。按理说,这些板块没有下跌的空间,一是市盈率很低,银行股是市盈率最低的板块,显然最有吸引力;二是部分金融股的A股股价已经低于其H股股价,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工行、招行,尤其是本周三当A股市场下跌、金融股领跌大盘之际,香港股市中的中资金融股却引领国企指数大幅上涨。

      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屡屡会成为“空军主力”呢?原因在于,如招行、浦发和万科等权重股都提出百亿以上的再融资计划,成了“烫手山芋”。在周五的大跌中,万科、浦发、招行分别大跌了4.78%、4.84%和3.78%,而万科的大跌引发保利、金地、招地分别大跌4.86%、6.16%和7.1%,浦发等金融股的大跌同样引发相关板块的跳水。这些权重股纷纷跳水,大盘岂有不跌之理?

      除此之外,下周一超级大盘股中冶上市,也让投资者忐忑不安。因为大盘从3478点开始大跌,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建筑上市后高开低走拖累大盘分不开。且不说市场会不会热炒这只大盘股,即使平平静静地上市,也不免抽走大量的市场热钱;另一方面,本周创业板进入上会阶段,创业板新军将迅速登陆,市场到时究竟能否平稳接纳,一旦出现狂炒,倒霉的又是二级市场的持股者。

      大盘自2639点反弹开始,虽然曾经出现过七连阳、三连阳,但投资者普遍担心的供求关系仍然是市场的心病,所以,当周五市场居然出现那么多的扩容消息时,恐慌情绪再度引发集中性抛售自然在情理之中。

      由于周五的大跌,本来已经逐渐修好的技术指标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如5日、10日均线被再度跌破,更严重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再度出现动摇,前一段时间,供求关系的问题似乎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但从近期的情况看,似乎仍然没有很好解决。

      历史表明:只有保持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让股市的融资功能充分发挥,一旦大盘走坏,结果只能像中国平安当初那样试图天量圈钱,结果害人害己。因为只有股市好了,投资者、融资者都好;股市走坏,市场自然没有赢家。(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指数“春华”个股“秋实”

      陆水旗(阿琪)

      现阶段行情立足于2600点一线的新底部,在围绕3000点的拉锯整理中处于流动性驱动向业绩驱动过渡、经济基本面由投资驱动向内需驱动过渡、上市公司业绩由回升预期向数据兑现过渡、投资者由“收获2009年”向“筹划2010年”过渡的动态平衡期。基于“9月稳定”行情的特定背景,3000点附近行情可能会滞涨,但个股行情将继续“秋收起义”。

      目前,包括诸多机构在内的众多投资者普遍认为3000点的行情估值合理,但缺少新的刺激因素。因此,在市场缺乏刺激的状况下,投资者普遍向个股行情“寻找刺激”,创业板的推出正好为“秋收起义”的个股行情提供了新的刺激因素:上个世纪就已筹备的创业板再度推出,在除纳斯达克之外的其他创业板均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义无反顾地推出,其深层次的背景是,在我国经济原有驱动力开始乏力的时候,政策正在力图促使“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创造”。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鼓励创新的新时代,火爆的“物联网”行情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近阶段行情中,投资者只要能想到的有新意并能得到市场认可与共鸣的题材与概念都会得到涨停板的“关爱”,显示行情的“创新”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后市概念化的个股行情不仅仅只会停留在“物联网”上。

      引发个股涨停潮的“物联网”行情的力度与宽度与10年之前网络股泡沫行情发动之初相比毫不逊色,借助于创业板即将推出的东风,市场正在进入新概念泡沫发酵的阶段。概念化的个股行情很疯狂的另一个原因是,熊猫烟花、双钱股份、氯碱化工等个股“放烟花式的表演”给大家作出了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闭着眼睛也知道” 疯狂的个股行情是游资的杰作,市场游资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除了深刻理会到“9月行情是稳定”的含义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阶段懂得“哄大家开心”。在当今资本财富大爆炸的时代,股价炒高了,人人都开心——投资者开心,“大小非”开心,上市公司也开心,释放的社会财富能极大地促进内需消费……虽然我们知道概念化个股行情的泡沫最终会破灭,但更要认识到目前泡沫刚发酵还没到破灭的时候。在周末大盘大跌之后,概念化的个股行情还会卷土重来,起码在9月份内仍可把“稳定指数啃个股”的投资战略继续深入。

      时间已进入秋季,2009年行情“春华秋实”的特征已十分清晰,“春华”华在指数,“秋实”实在个股。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如水的行情

      文兴

      据上周末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国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创一年来最大增幅。许多人曾怀疑中国能否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如今谁还敢有这样的怀疑?

      股市的涨幅也说明了今年的成绩,年初人们还很难想象股市会上冲到3478点。去年笔者曾分析了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对股市的影响,当时的结论是长期的下跌理应结束,货币供应将出现拐点。股市也很给面子,去年年底行情真的出现转折,今年以来市场从缺钱变成钱的泛滥,股市也在人们的犹豫中上涨了。

      货币如水,充裕的流动性会在那些供给较为刚性、价格相对低廉的领域掀起波澜——今年以来楼市、股市就如此这般表演了一番且还在继续表演。考虑到目前处于低位的利率水平,目前的货币流动性状态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为宽松的,受此影响,3478点开始的调整结束后很可能会迎来复杂的上升行情。

      我们再来看看国际黄金价格、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相比美元的熊态,无疑能看出国际商品市场的价值取向,金钱如水般渗透到投资和投机难以区别的领域,通胀将成为股市运行的重要变量。

      还有一个指标也带有指向性,即居民储蓄存款,8月份居民存款减少了800亿元,远超过上个月的减幅,显示出老百姓“存款搬家”的趋势已形成,如水的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股市和楼市。回顾2007年7月到10月,居民户存款连续四个月下降,几乎就在同时,上证指数完成了从3900点到6124点的复杂上升行情。如今我们也看到类似的一幕,所以笔者认为,2009年的股市走势也许会有一个不错的尾声。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钱为水”,水的好多特征的确也极像资金的属性,王蒙的散文《凝视》中写道:“一池水,温柔无语。”世上最美的是水,水可滋润万物,有医治灵魂之功效。也许笔者不应该用水来比喻钱,但我们无法回避对水的赞美,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等等,从水可以悟出很多哲理。

      笔者很欣赏这段话:“人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道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说得多好,如果前面的行情是道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

      希望2009年能给人们留下水那样的回忆。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