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信息披露
  • 3:要闻
  • 4:市场
  • 5:公司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9:金融圆桌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特别报道
  • 14:股民学校
  • 1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6:公司巡礼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私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0版:基金·私募
    阳光私募的“期中考”
    阳光私募:平均仓位低于5成
    阳光私募还需更阳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私募还需更阳光
    2009年09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宏文
      ⊙宏文

      

      虽然8月份,私募整体业绩保持了优势。但其实,其中的业绩并没有完全反映阳光私募的投资业绩。

      有心人可以发现。8月份的市场调整十分急促、短期下跌幅度甚大。但是,此前已有提前减仓动作的私募,当期收益率甚至并不明显超越仓位更高的公募基金。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和私募产品的净值公布规律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各私募产品的净值公布日期分散在月头至月尾的各个阶段,而且,随意性很大。因此,其实,很多时候,有些阳光私募净值根本无法反映其一个月的运作情况。

      譬如,相当部分把基金净值公布期定在上半月的私募基金,有时候,整个月行情都过了,但是,部分私募产品的业绩还是停留在最初阶段。这份业绩到底算7月份还是8月份的呢?作为该产品的持有人会怎样看呢?

      但我知道,诸如“从7月13日~8月13日,本产品业绩达到了……”的说法,将非常不容易和同业比较。也不方便和指数比较。这样的话,是不是投资者更容易被投资管理人自己对业绩的叙述来引导呢?

      扬善隐恶是很多投资人的自然的心理习惯,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这样的调整更多的似乎显示出投资管理人对自己投资能力的不自信和对持有人智商的低估。

      事实上,类似的“不够阳光”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投资经理过往操作业绩的宣传上,截取、突出某一段“业绩辉煌”时期的业绩,而有意识回避其操作失误时期的“选择性披露”。

      更不用说,在产品宣传和公司网站上,大肆宣传其投资业绩,并称许其投资能力为“天才型”的做法,以及有意识的掩盖操作细节,模糊投资规模差异,进而突出乃至神化投资能力的做法。

      阳光私募确实应该更阳光一些,在操作上,在业绩公布的节奏上,在规模上,应该做得更透明一些。这既是阳光私募行业发展之需要,也是行业内部强存劣汰,抬高门槛的一个好办法,让强者留下,让不适者离开,阳光私募才会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