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信息披露
  • 3:要闻
  • 4:市场
  • 5:公司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9:金融圆桌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特别报道
  • 14:股民学校
  • 1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6:公司巡礼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要闻
    关注价格水平适度上涨的正面作用
    创业板风险和机遇相伴而生
    贾康: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应考虑可持续性
    专家呼吁促进民间投资“20条”尽快出台
    祁斌:创业板发展空间广阔
    同威创投秋季论坛举行
    汇丰A股上市工作在正常推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价格水平适度上涨的正面作用
    2009年09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张永军
      □作者 张永军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

      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价格水平适度上涨,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有正面作用:一是有助于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通缩并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二是印证近来我国经济反弹是可持续的,有助于强化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大家对通胀问题的高度关注。从目前的情况分析,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上涨仍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涨和季节性波动,短期内还不会引致通胀。

      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价格水平(如CPI和PPI)的适度上涨所带来的正面作用。这是因为:

      其一,价格水平的适度上涨将有助于促使我国经济尽快从通缩状态下走出来,也将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

      目前,反映我国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主要价格指数CPI和PPI同比仍处于下降态势,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上。因为,对企业的生产活动来讲,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商品再到商品销售有一个周期。当工业品价格下降较为明显时,企业前期投入的原材料等物品到了产品销售时就相当于降价销售了,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盈利。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出现20%以上的大幅度下降就与此密切相关。因此,价格水平的适度上涨,特别是工业品价格如果能够扭转下降的态势,这将对扭转工业企业利润下降有积极的影响。

      其二,价格水平的适度上涨是对近期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反弹的一种印证,这将有利于强化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价格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观察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指标之一。

      从理论方面来看,价格水平从持续下降到适度上涨的转变,这是经济运行状态好转的一种表现。例如,在经济低迷时期,由于商品供给总体上大于需求,价格上涨的动力较弱。因此,在实际产出增加后,价格水平才会上涨。而且,产出的增加要先于价格水平的上涨。此外,在经济陷入衰退之后,经济政策的刺激作用会促使经济增长加快,但这种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还要看价格水平是否对此做出了反应。

      从实证的例子来看,1998年下半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下,我国经济增长曾出现过短期的反弹,但当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下降态势一直未能得到扭转。这说明, CPI和PPI并没有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做出足够的反应。随后发生的情况是,经济增长反弹的态势没有持续下去,直到1999年上半年因政策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而重新出现下降。

      但是,目前与1998-1999年的情况存在着一些区别。尽管这两个时期经济增长都出现了类似的反弹,但不同的是,今年4月份以来经过季节调整后的CPI环比折年率已经从下降转为轻微上升,到8月份已经持续了5个月时间;最近PPI环比也扭转了持续下降的情况并开始出现上涨,PPI同比增长由前期持续较大幅度下降开始转为迅速收窄;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也已开始持续反弹。

      笔者以为,近期CPI、PPI和农产品集贸市场的价格变化,可以视为是对近期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反弹的一种印证。截至目前,这种增长反弹的态势还没有减弱的明显迹象。在一定程度上,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要比1998年下半年时更强。从证券市场对8月份数据的反应来看,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对强化宏观经济回升的预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那么,价格水平的适度上涨是否会对我国形成明显的通胀风险?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在前两次通胀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主导性作用,加上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大量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必然会增强大家对通胀的关注度。

      不过,鉴于目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生猪等饲养量基本保持稳定,以及CPI和PPI刚刚扭转环比下降的态势,据此估计,至少在2010年之前,出现明显通胀的风险比较小。在更长的时间内是否会出现,还要看宽松的货币流通状况是否会持续下去,农产品是否会因产量明显下降而导致供给减少。

      总之,从短期变化的角度来看,笔者更加关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正面作用,更关注价格环比适度上涨的情况能否持续下去。因为,价格的适度上涨,才能使得我国经济尽快从通货紧缩的状态下走出来,并对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