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融资
  • 10:调查·公司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一周策略
  • A11:公司巡礼
  • A12:特别报道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9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市场新闻
    储蓄“大搬家” 将迎股市牛气扬
    险企投资思路:加配信用债 个股选择看业绩
    市场动态
    监管速递
    中债信用成立
    中小企业直融“有奔头”
    中冶打新年化收益率24.82%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债信用成立中小企业直融“有奔头”
    2009年09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或许又迎来一把利器。昨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债信用”)在京成立,这对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具有重要作用。

      成立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透露,最近国务院即将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丰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增进工具和体系做了明确的要求。

      早在今年6月,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冯光华就透露,今年协会将组织有关机构筹划设立银行间市场信用增进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债担保难的问题。

      实则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交易商协会于去年推出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3日,共有6家中小企业发行了2.1亿元CP。目前,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已成为常规产品正式上线运行。

      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在市场上却备受冷落。市场人士表示,这种低信用等级的短融在市场上基本无人问津,而信用等级AA以上的短融却被追捧得很“火”。

      成立仪式上,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表示,中债信用发展初期,就旨在为优质中小企业及部分低信用级别的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市场人士解释,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之所以受冷落,是因为本身信用等级比较低,在二级市场上如果对企业并不熟悉,并不会主动去申购交易。因此,依靠中债信用来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意义无疑是积极的。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首钢总公司、北京万行中兴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市场成员单位,自发联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达60亿元人民币。

      交易商协会人士介绍,这是目前为止我国第一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其实,由专业债券信用增进公司为低信用级别发行体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基础制度之一,通过信用增进可以降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成本,熨平信用风险引起的市场波动,实现信用风险专业管理,促进市场有序扩容,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而另一方面,该制度对保持我国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还有利于逐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为积极稳妥地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