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融资
  • 10:调查·公司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一周策略
  • A11:公司巡礼
  • A12:特别报道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9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2版:特别报道
    祁斌:我国ETF发展空间广阔 一批产品将推出
    张育军:
    指数化投资市场潜力巨大
    方星海:指数化投资对资本市场很重要
    固定收益ETF:
    投资新工具
    亚洲对ETF需求
    日渐旺盛
    增强型指数化投资
    具有广阔前景
    量化投资法
    将成必然发展趋势
    联接基金:
    推动ETF发展的利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张育军:指数化投资市场潜力巨大
    2009年09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璐 ○编辑 祝建华
      ⊙记者 王璐 ○编辑 祝建华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9月21日举行的“第三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指出,指数化投资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应大力发展指数与指数化产品。据悉,目前上证超大盘ETF、上证180风格ETF、上证中盘ETF、上证社会责任ETF、行业ETF等方案准备已就绪,将陆续推出。沪深300ETF方案已基本确定,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技术准备。

      张育军称,指数化投资的兴起不仅改变指数的作用,而且极大促进了指数的创新发展。目前全球证券指数数以万计,发展指数已成为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功的商业模式。指数的发展又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丰富源泉和强劲动力。指数化投资具有投资标的明确、长期稳定、紧跟市场大势、交易费用低等诸多优势。

      他说,根据统计,仅以ETF为例,2000年末全球ETF数量92只,资产规模743亿美元,至2008年末,全球ETF数量已增至1589只,资产规模达711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今年1至7月,全球ETF又增加200多只,资产规模增至8600亿美元。ETF资产类型也从股票扩展到债券、货币、大宗商品、黄金等,并衍生出各种混合ETF、杠杆ETF等。

      再看我国证券市场,8月末,上海、深圳市场的总市值约为19万亿元,市值位居各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第三位。但我国市场的指数化投资产品发展较晚,数量和规模还不能匹配对应的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市场指数基金27只,资产净值约2100亿元,占全部共同基金资产规模的8.8%,美国2007年指数基金数量331只,资产7843亿美元,占共同基金资产比例10.3%;我国目前ETF数量7只,资产净值400亿元,占共同基金资产规模比例为1.6%,美国2007年的该比例是8.6%。因此,指数化投资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市场的指数化投资发展喜人。”据张育军介绍,今年陆续有19只指数基金和ETF获准发行,至今有9只指数基金和2只ETF完成发行,另有6只指数基金和2只ETF联接基金正在发行。

      针对上交所在指数和指数化产品发展方面的工作,张育军指出,上交所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2年,上交所发布了第一只投资性指数——上证180指数,随后华安180指数基金和天同180指数基金相继发行成立,指数化投资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

      2004年初上交所发布上证50指数,随后推出我国第一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ETF这样的新型指数化产品登上了我国市场的舞台。今年6月末,华夏上证50ETF规模达207亿元,亚洲第三,进入全球前二十名。上交所后来又相继上市了红利ETF、180ETF。

      他说,考察ETF的特征与发展历程,特别是最近几年突飞猛进,上交所认识到ETF发展的巨大潜力,把它作为交易所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2009年上交所的六大工作任务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ETF,并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指数资源。2005年沪深交易所共同组建了中证指数公司,以专业化市场化方式发展证券市场指数,目的就是为指数基金、ETF等指数化投资产品及股指期货等指数交易所产品提供基础。目前指数公司开发的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中证指数已有200多条。2007年上交所把上证指数委托指数公司管理和发展,上证指数也从最初的15条增加到目前的48条,其中大多可用以开发ETF等投资产品。

      二是加快推进ETF市场发展。今年上交所加大了工作力度,工银瑞信的上证央企50ETF已完成发行,交银施罗德的上证180治理ETF及其联结基金,华安180ETF联结基金都正在发行,前文提及的上证超大盘ETF等也将陆续推出。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跨境ETF开发上市。将境外重要指数引进来开发ETF产品,供内地投资者投资和交易,是实现上交所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探索。目前上交所正抓紧研究实施方案。

      四是研究探索债券市场和商品市场的ETF产品。

      五是配合基金公司研发各类指数基金,改进“上证通”,为指数基金发行、销售交易、监管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发言最后,张育军表示,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就必然要求建设一个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因此,上交所提出了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发展目标。面对这样的机遇,除了继续发展蓝筹股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等增强“硬实力”外,上交所要在市场规范程度、国际影响力、产品覆盖力等“软实力”方面下工夫,以便更好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