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在美股连续上涨、道指冲击万点大关的关键时期,本周开会的美联储恐怕要格外把好口风。因为稍有不慎,他们就可能成为葬送股市好局的“罪人”。
北京时间24日凌晨,伯南克和他的同事们将公布最新的政策声明,维持零至0.25%的超低利率不变没有悬念。市场关心的是,政策当局如何对当前复苏形势作出评估,以及如何为今后撤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定调。不过在复苏态势尚未确立、股市调整风险不断累积的背景下,美联储可能很难发出什么惊人之语。
通胀隐忧
在8月12日的上次会议上,美联储旨在呵护投资信心的意图仍表露无疑。当局在会后声明中对经济前景的评价比以往明显趋于乐观,首次删除了“萎缩”的字眼,并称经济活动正在趋于平稳,尽管经济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疲弱。
不仅如此,对于原本在9月底到期的3000亿美元国债收购计划,美联储也意外作出了延长。为了“确保国债购买的顺畅交易”,当局决定逐步放缓收购的步伐,预计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在过去一年中采取的措施正日益被证明收到成效,金融市场和经济都开始逐步稳定。不过,接下来当局却面临另外一个隐忧——长期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是通胀的威胁。一些人担心,从长远看,如果美联储向经济中注入太多资金,一旦经济恢复增长就可能推动价格上涨。
拉克尔等联储鹰派成员认为,既然经济已开始出现复苏迹象,美联储就需要仔细斟酌退出策略的时机,这里的退出还没有到加息那么严重,只是需要考虑逐步结束当局推出的一系列资产收购和注资行动,包括国债收购。拉克尔明确表示,美联储应考虑缩小总规模1.4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购买计划。
尽管现在还不是问题,但对未来的潜在通胀风险,很多人深感担忧。美联储迄今已向银行系统注入了逾8000亿美元,而银行目前还没有将这笔资金用来随意放贷,但一旦这些银行开始大规模放贷,就会刺激经济活动,推动价格上涨。
失业心病
不过,反对过早考虑退出策略的观点也有据可依。历史证明,在经济复苏还未确立之前,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所谓的二次衰退。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90年代的日本都曾经吃过过早加息的苦头。
穆迪旗下穆迪经济网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认为,在退出策略的问题上,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分歧将会越来越大,辩论也会很激烈。
美联储中极少的女性委员之一——旧金山分区银行总裁耶伦与拉克尔等鹰派的观点正好相反,她也代表了目前联储内部更为普遍的看法。耶伦认为,经济未来将只能温和复苏,即使未来几个季度增长强劲,也无法压低失业率。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达到9.7%的26年新高。在她看来,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市场分析师认为,目前在美联储内部,对失业率的担忧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巴克莱资本分析师梅耶表示,当前影响美联储决策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就业市场的状况,决策者需要看到失业率见顶并开始明显回落,才会安心考虑加息。
最新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美联储在明年第三季之前都将维持利率不变。在过去几次会议上,美联储也表示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
左右逢源
让美联储更加需要小心表态的还有目前股市的走势。近期美国股市持续走高,道指创下11个月新高。即便在“黑色9月”,股市也没有想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出现调整,反倒是一路上行,道指一度迫近万点大关。
但在很多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看来,美国持续上涨的时间越长,出现调整的风险就会越大。如果说,本周美联储的表态让投资人作出不利股市的解读,那么市场调整很可能就此发生,显然,美联储不愿意背上这个罪名。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曾表示,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美国景气衰退“可能已经结束”。专家表示,在本周的会后,伯南克不会过于表露对经济复苏的乐观,以免误导市场;至于退出的话题,一段时间内当局可能还将避谈。
富兰克林邓普顿执行副总裁、知名华人投资家杨光对上海证券报说,现阶段谈货币收紧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更多廉价流动性涌入股市和楼市,决策者要控制资产泡沫;另一方面,如果回收得太快,可能对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实体经济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前美联储学者、摩根大通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政策制定者们总是面临在增长和通胀之间作出平衡的挑战,但就目前而言,决策者们面临的这方面的挑战,比以往大部分时间都要小一些,因为短期内还没有通胀的风险。
“眼下,制定货币政策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一年以后,决策会变得更加困难。”费罗利说。
对于美联储的决策,费罗利认为,伯南克面临的挑战在于,在传递经济改善的乐观讯息的同时,又不能表现出过于乐观,以至于让投资人开始怀疑当局将如约维持宽松政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