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汇丰银行中国总部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第七届“浦江金融论坛·秋季会议”上,政学各界对围绕海量信贷下的中国经济展开讨论。多位专家提出,海量信贷可能在三五年内形成大规模呆坏账,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导致经济收缩,应引起金融界高度关注。
深圳平安银行副行长雷志卫认为,上半年海量信贷出现后,应及时思考是否形成大规模呆坏账的可能,以及是否要再复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挽救国有商业银行。“四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向国有大企业集中,银行议价能力下降,利差下降,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加上只对外资开放银行股权投资,外资已经占有国内金融市场30%左右的份额,对民营资本未开放,一旦出现危机,中国的金融安全没有保障,应该金融界高度关注。”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周炜认为,海量信贷通常会在三到五年产生比较大的不良信贷。他建议,应努力改变目前信贷集中投向少数大型国企的局面,将贷款投入分散的主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以防止将来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同时可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防范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对此表示,由于存在大量过剩储蓄,资产价格通胀或者资产价格泡沫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中长期问题,政府一定要降低系统杠杆率,将储蓄简单地转化为投资,从而避免系统性风险。
与会代表同时对当前利率与汇率政策提出论点。清华大学-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认为,长期偏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导致资产价格的扭曲、资产泡沫、资产泡沫破灭后巨额的全球三角债以及相应的市场恐慌、消费萎缩与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对此,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认为,长期偏低的实际利率是结果,金融资本膨胀是主要原因。如果不考察资产价格,当前实际利率是合适的。
肖耿同时提出,当前应稳定人民币汇率以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确保实际利率为正值并且与资本的机会成本相对应。王庆亦表示,当前应当继续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防止境外热钱大量涌入,适度开放居民持有境外金融资产以缓解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