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公司
  • 6:市场
  • 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热点
  • T5:艺术财经·热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9 2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4版:艺术财经·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4版:艺术财经·热点
    献礼展+学术展:国家美术馆梳理“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的启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红色经典”的启示
    2009年09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冯远 《我们》2009
      国家美术馆的“红色经典”展览对于关注“红色经典”收藏的读者来说,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们提示我们的,是要区分“红色题材”与“红色经典”的差别。置身上海美术馆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展厅里,你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当年老少皆知、家喻户晓的代表性作品,还可以看到众多名家难得一见的作品,更能窥见新中国美术的历史变迁。许多作品都是久闻大名、难得一见的原作,较之当年耳熟能详的印刷品,向你当面倾诉一般,让你得到全然不同的感受。提醒你,这才是所谓的“红色经典”。相比之下,如今在市场上,甚至在拍卖场上,多的却只是普普通通的“红色题材”作品虽然不失为一个历史的物证,在世事变幻中还有一种保留价值,但和经典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由此而引发的另一个启示,就是要区分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红色题材”无疑有历史价值,但是要称作“红色经典”,却离不开其艺术价值。正如李磊在采访中强调的,红色年代的美术,虽然是出于政治需要而创作的,但许多作品在今天仍然感人肺腑,总是诉诸人们切身的感受,总是能得到观众的心灵,总是唤起人们对生活、对明天的美好愿望。这就是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所决定的。

      有了艺术价值又有历史价值,但能不能成为“红色经典”,却还要看其有没有学术价值,也就是在美术史上的特殊贡献,举凡题材的开拓、艺术语言的创新、创作方法的更迭,都可以令作品找到特殊的历史地位。

      总之,回顾新中国的美术史,一个作品的价值涉及到三个层面:一是历史文献的层面,可以判断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二是审美的层面,可以判断作品的艺术价值;三是美术史的层面,可以判断作品的艺术观念与艺术语言的学术价值。所谓的“红色经典”,应该是三者具备的作品,其难得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