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9月后半月的行情有点扑朔迷离。眼下市场对于节后补缺口呼声较高,甚至有再次跌倒2245点的预测。从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看,上述预期明显不无道理。
A股市场与诸多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一样,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呈现出典型的群体行为特征。一旦大部分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某种预期,那么该预期兑现的可能性就较大。于是,就有了一轮国庆行情。大家看到,指数基金密集发行,“一对多”专户理财顺利获批。这些举措传递出的维稳信息,市场早已融入到对国庆行情的理解之中。
然而,国庆行情却是一波三折。9月18日的近百点大跌,不仅出乎市场预料,也与外围股市的走势相背离。那天行情急挫的原因,笔者试着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资本市场反映的是市场预期,往往会领先宏观经济,以及对上市公司盈利拐点的预判。在市场热衷于国庆行情之际,必定会有先知先觉的资金,为了从布局国庆行情中实现利润最大化,会选择行情的高潮部分功成身退。反映到市场上,就导致了A股市场在3000点上方的止步不前。
第二,市场对于创业板过于期待。原本市场估计,创业板会在“十一”之后推出,但创业板的实际推进速度远超市场预期,除了第一批有七家企业过会外,又密集推出了第二批、第三批,9月25日又有10家创业板拟上市公司的新股集中申购。如果说第一批发行上市的创业板有13家,即便是按3亿元左右的融资上限计算,也不足50亿元,仅仅相当于一个中盘股,不至于造成对市场资金分流的压力。但市场还是出现了暴跌,据此可以判断,那是为创业板做准备的资金提前流出了。
第三,市场对于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的分歧较大。在本轮反弹中,H股的银行股大致上涨了5%,而A股的银行股距最高点还有10%的跌幅。两相比较, A股的银行股具有了相对估值优势。但眼下市场看中的不是估值优势,而是担忧诸如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隐患等问题。近期,浦发银行发布中长期资本规划,就已明确提出要通过增发融资150亿元,补充略显不足的资本金,此举传递出的信息不言而喻。对于地产股而言,市场期待的早已不是什么“金九银十”,而是对新一轮房价泡沫破灭的担忧。毕竟一线城市的房价,早已超越了200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似乎并不支撑沪深股市的持续下行。从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依然宽松,即便9月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下滑,但三季度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且四季度可能会有针对明年宏观经济的政策出台,市场对于明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应会更有信心。
如果再来对比一下沪深市场与美国股市的情况,依然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回顾上一轮牛市,A股指数与道琼斯指数均在2007年10月见顶。但经历了近一年多的大调整之后,A股在去年10月触及了1664点的底部。道琼斯指数的走势则要平稳一些,触底比A股市场晚了4个月。目前,道琼斯指数的反弹幅度为最大跌幅的45.32%。假如我们认为道琼斯指数的反弹已见顶,那么即便是按照同样的反弹幅度,A股市场的指数也该在3680点附近。
当然,市场不能简单的横向比较,但成熟资本市场的走势,足以作为A股市场的借鉴。在外围股市次第向上的背景下,A股市场行情有什么理由戛然而止呢?如果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外围经济体的复苏信号和力度比我们差得太多。管理层加紧推出创业板,也正是基于对节后行情比较乐观的判断。毕竟创业板十年磨一剑,也不可能选择在行情不稳之时推出。
由此,笔者以为,既然看好四季度的宏观经济,那节后的股市行情可能更值得期待。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悲观。(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