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中国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2009 9 3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1.4万亿资金解冻 持股还是持币过节?
    基金“一对多”瞄上封基套利机会
    节后风险已提前释放
    大宗商品或自动维稳
    今日视频·在线
    每日关注
    谁误读了央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一对多”瞄上封基套利机会
    2009年09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近期,随着市场的向下调整,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率的套利机会,已引起多个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关注。

      鹏华基金相关人士昨日告诉《上海证券报》,公司“一对多”产品“鹏诚理财封基精选1号资产管理计划”已经完成募集和备案工作,目前处于建仓期。与此同时,国投瑞银日前也有两款投资封闭式基金的“一对多”产品获批,分别为与工行合作的封闭式基金组合产品以及与光大银行合作的封基组合产品。而南方基金此前也向监管部门申报了投资封闭式基金的“一对多”产品。市场人士预计,未来此类产品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除了上述主打封闭式基金的产品,其他基金专户“一对多”也对投资封基兴趣浓厚,甚至连一些偏债专户产品亦考虑投资封基。富国基金首只偏债型“一对多”产品就把封基划入其投资范围。

      事实上基金专户理财一直都在关注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机会。根据基金普惠披露2009年中报信息,南方基金旗下专户理财“南方基金公司-工行-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现身基金普惠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持有基金普惠的份额规模接近3000万份,占基金份额比例的1.49%。

      基金公司纷纷设计主打封基的“一对多”产品,凸显了封闭式基金自身的投资价值。封基未来的“封专开”机会,也已成为众多资金青睐封基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来股市的下跌,折价率超30%的封基再现。基金鸿阳上周五的折价率为30.50%,基金同盛折价率也达到29.80%。

      不过“一对多”资金显然也没有盲目建仓封闭式基金。鹏华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首只投资封闭式基金的“一对多”产品在建仓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因此目前专户净值并未受到市场调整的影响。“在对封基的选择上,将主要考虑折价率、历史业绩、基金公司品牌、基金经理等四个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