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趋势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09 10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资金观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资金观潮
    转债也风光
    “打新”资金开辟第二战场
    有色金属净流出6.8亿元 汽车净流入2.8亿元
    宝钢全面调价 钢材期货空头大举入场
    新品超市
    机构视点
    市场动态
    机构一线
    流动性充裕
    央行今发1000亿一年央票
    青啤权证今起行权
    14.6亿融资很可能成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债也风光“打新”资金开辟第二战场
    2009年10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编辑 杨刚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编辑 杨刚

      

      近期多只可转债上市首日均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成为“打新”资金获益的又一渠道。昨日,安泰转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即以36.6%的涨幅收盘,为认购者揽得不低的收益。

      从近期发行的多只可转债上市表现来看,开盘大涨并非个别事件。例如,9月25日龙盛转债上市,当日涨幅22.3%;此外还有,9月21日上市的西洋转债首日涨幅32.4%,9月11日上市的厦工转债首日涨幅29.95%。事实上,这也是今年以来发行上市的全部4只可转换债券,上市首日的涨幅均非常可观,平均涨幅达到了30%。

      而值得注意的是,和新发可转债上市短期内爆发式的行情不同,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可转债二级市场的表现并非一路红火,而是上下震荡。也正因为如此,积极认购新发可转换债券也成为近期市场的一大热门,成为资金除“打新股”之外的另一条重要无风险获利渠道。

      虽然收益看似诱人,但要真想通过“打新债”来获利,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申购新债极低的中签率。

      以昨日上市的安泰转债为例,其发行规模7.5亿元,网上向一般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的规模仅占23.69%,为1.78亿元,而实际的有效申购资金达到了1008.39亿元,中签率仅0.1762%。其他几只可转债情况类似,中签率最低的厦工转债仅为0.1283%,其余两只西洋转债和龙盛转债的中签率也不高,分别为0.1605%和0.1726%。如此来看,来自机构的大规模资金在“打新债”操作中胜算更大,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意义和机会并不大。

      分析师称,可转债发行受到如此追捧并不十分意外。一方面,后续的产品供给并不如市场此前担心得那么多。自今年9月重启发行以来,可转债吸引了市场众多目光,当时有判断认为,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的断档,企业发行欲望和市场投资兴趣都得到了充分积累,预计可转债的供应将呈现快速膨胀之势,从而快速结束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表露出发行意向的上市公司非常多,但是成功过会、正式进入发行程序的并不多,眼下仅有王府井可以期待,因此在一两个月内,无需担心供过于求,可转债投资价值仍在。

      另一方面,对于股市的判断也在影响着投资者对于可转债的兴趣。有交易员表示,特别是昨日上市的安泰转债,投资者对其正股安泰科技比较看好,这也是吸引资金蜂拥而至的重要原因。

      但是同时,市场人士也提醒,从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可转债价格已经明显溢价,因此存在一定风险。事实上,前述几只新上市的可转债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上市首日劲涨之后又回落调整的情形。因此,“打新债”如果操作不当,并非稳赚不赔,而如果要在二级市场追涨杀跌,则更加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