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趋势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09 10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特别报道
    爆冷门 出黑马 诺贝尔经济学奖首现女性身影
    旷世危机成就新科诺奖
    隐瞒大股东占款 德棉股份遭处罚
    奖金拿多少 汇率说了算
    指责争议不断
    百岁诺奖亟待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旷世危机成就新科诺奖
    2009年10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去年11月视察知名学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时,英国女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发问:这场危机如此罕见,为什么之前没有任何专家学者预见到?

      冷静想想,这样的质问不无道理:如果之前有哪一位“权威人士”或“著名经济学家”预见到了危机,至少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这样一来,危机要么就不会发生,要么至少没有那么大的破坏性。

      但事实是,不管是官方的智囊,还是民间的资深经济学家,在这轮危机前鲜有发出预警。即便是像末日博士鲁比尼这样极少数说准了的人,也是随着危机的程度不断加剧而不断下调预测。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被无形中赋予了一层特别的意义。

      一直以来,诺贝尔奖都以不赶时髦而著称,即获奖者往往在很久以前就已有了研究成果,但直到其成果经过了很多年的时间检验后,诺奖才会“姗姗来迟”。其结果就是,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学者,而不是正值创造力巅峰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学者。

      不过,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况被认为可能会有所不同,主要缘于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爆发。在如此特定背景下,外界在颁奖结果公布前纷纷猜测,本次的经济学奖或多或少可能考虑金融危机的因素。也就是说,获奖者的学术成就可能有助于防止类似危机在未来重演。

      最终,今年的经济学奖花落两位从事经济治理研究的经济学家。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顺应了民意。毕竟,在旷世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管理和治理经济的能力已经成为世人最关注的话题。

      众所周知,本次危机之所以爆发,一个原因就是西方金融监管当局对于有效市场机制的过分信任,以至于放松了主动监管,最终使得泡沫不断被吹大,引爆危机。

      在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前,汤森路透旗下一个长期研究预测每年诺奖得主的部门分析师戴维就表示,如果今年这一奖项被授予有效市场理论的拥趸,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他看来,今年的经济学大奖更应该颁给研究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因为后者恰恰是研究人们行为的非理性。

      在谈到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清泷信宏此前表示,今年的奖项应该多少将金融危机的因素纳入考量。

      清泷信宏心目中,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大奖应该颁给他在普林斯顿的同事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或是芝加哥大学的拉斯·汉森。清泷信宏说,这三位研究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的宏观学者各自都有资格赢得诺奖,当然也可以共同分享这一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