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趋势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09 10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公司·融资
    险资投资非上市股权细则本月“出炉”
    四大产权交易市场9月挂牌金额环比增17%
    创业板催热人民币基金 外资PE难觅门道
    28家创业板企业逾八成被创投“染指”
    东方爱婴
    再获数百万美元风投
    兰馨亚洲
    接连注资三家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业板催热人民币基金 外资PE难觅门道
    2009年10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勇 ○编辑 全泽源
      郭晨凯 制图
      在28家已经进入创业板发行阶段的企业中,超过八成企业背后闪现着创投机构,但它们绝大部分是本土基金,那些喝不到汤的外资PE因此倍感压力。为此,不少外资PE近期纷纷宣布进军人民币基金,但却苦于市场和政策的限制难觅门道。

      ⊙记者 叶勇 ○编辑 全泽源

      1 外资PE转攻创业板

      “外资PE这回没捞到什么便宜,对它们的国外LP(有限合伙人)刺激很大,迫使其把目标指向创业板,奋起直追。”一位知名PE人士告诉记者。然而,外资PE却苦于设立人民币基金的两大通道却难以打通,一方面,外管局政策限制使其难以通过募集国外LP资金大量结汇进入中国,另一方面,想直接在华募集国内人民币资金又面临募资难的痛苦。上述PE人士介绍,近两年,大量外资PE判断,商务部“十号文”对于红筹上市的限制早晚会放开,因此,就继续大胆押宝红筹模式。但是,他们没料到,创业板启动以后,赚钱的基本都是本土创投,外资没捞到什么油水,大大刺激了外资PE们。

      国外LP开始给他们的中国团队施加压力,“你们赌的红筹海外上市之路至今走不通,人民币基金方面,也没有赚到钱。”这样,不少外资PE开始暂时放弃死赌红筹模式,掉头直奔创业板而来。

      这也是近来不少PE巨头纷纷宣布布局人民币基金的原因。里昂和上海国盛、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美国德丰杰投资、美国普凯基金、香港中启东以及美国黑石集团等国际巨头近期纷纷出动,在上海或拟在上海注册资产管理公司并将计划成立人民币基金。

      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遭到政策和融资环境的巨大制约,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目前,尚无成功设立人民币基金的外资PE。盈创资本合伙人丁学文认为,“今后,大部分外资PE冲进中国搞人民币基金的压力和动力会很大,但是,在外资结汇投资和募集本土人民币基金两个方面,外资PE都存在很大困难,这是让外资PE十分苦恼的问题。”

      2 外管局政策难放开

      第一条通道,是指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WFOE),然后将巨额的注册资金结汇为人民币,再进行股权投资,这种模式只需要在设立WFOE时向有关部门审批即可。这是此前很多外资PE/VC(如鼎晖、IDG等)在中国的操作模式。

      不过,外管局去年公布的“142号文”第三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应当在政府审批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使用,除另有规定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境内股权投资。”一位律师认为,“外资想转换成人民币基金的路算是被堵死了,以后外资PE、VC的操作,只能是投资一个报批一次。”

      “142号文”出台之后,外资PE、VC在投资时只能依靠项目报批,要想完成一笔股权投资,首先向商务部提交相关文件,取得某一行业和企业的准入资格。如果被投资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需征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如果是到二级市场购买某一公司股票,还需经过证监会的批准。其次,以上述批准文件为依据,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外汇登记,并办理结汇事宜;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最后,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一套程序走下来,大概需要1-3个月时间。

      “一套程序下来,快则几个月,慢则上年,在中国,抢项目就是抢时间,这样做行不通。即使你可以等,但国外LP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大学基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都是代管,有会计年度预算,按时出款,它们无法陪你做没有明确预期的等待,LP文化是:你要跟我显示你做GP可以搞定别人搞不定的事情。”丁学文说。

      有PE合伙人认为,只有对于黑石这样有官方背景的PE,才会敢于尝试突破第一条路。尽管上海市金融办新近宣布拟定的两项优惠政策:一是外资PE资金在该地可不受国家外管局“142号文”的限制;二是在该地区成立的人民币基金中,只要外资比例不超20%就可享受“国民待遇”,即视同内资PE的待遇。但外管局人士日前对媒体透露,按照项目审批结汇是资本项目管理的原则,同时出于对短期资本监控的考虑,不支持外资企业随意进行资本金结汇去进行股权投资。这意味着上海图谋成为试点的难度还是很大。丁学文认为,争取境外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的政策制约太强,无法明确预期。而且,各省市间竞争很激烈,中央也在权衡,如果给了上海,其他地方怎么办?天津争取了那么久也没有,各地都在暗暗角力,因此变数太大。

      3 外资在华募资不容易

      对于另一条道路——外资PE在华募集本土人民币资金,就是第一东方、国盛和里昂等希望走的道路,希望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募集企业资金,类似国内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但却面临募资难的困境。

      金杜律所合伙人张毅表示,从中国LP分析,从金融机构看,商业银行是不能做该投资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面临各自监管机构的门槛,态度并不明确,也有法律上的障碍,而社保基金的投资也还存在不少法律上的障碍没有解决。而面向个人融资的话,又面临非法集资的陷阱。

      正准备募资的招商和腾主管合伙人李雪刚表示,“LP阵营比较难以控制,真正要去做的话难度很大。如募集国企资金,一上市,10%的股权转走了,GP、LP等于白做。如找民营,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刚从股市、地产上赚了钱就投过来,但过段时间一定要你还钱,如果有几个LP这么一搞,GP很难正常运作。”

      丁学文认为,对于大部分外资PE来说,希望走第一通道,因为他们希望按照更法制化的路径进来,感觉更安全,对于第二条通道,如果股市、房市继续走好,有可能好转。“关注上海复星集团在PE投资领域的探索,如果它们能够顺利的做下去,就可能影响其他国内民企,逐步形成国内LP阶层,而个人LP也会跟着走出来。”

      4 尝试第三条道路

      丁学文透露,他正在尝试第三条道路,把眼光瞄准那些在华投资多年的大型跨国公司。“金融风暴以后,外管局希望国内能够保留更多资金用于内需产业发展,跨国公司赚取的大量资金难以汇出,这是我们瞄准的对象。”他说,“我们的基金将以产业为前导,定义为帮助母公司的战略发展,比如,我们的一个LP公司,进入中国20年,现在在华年利润达到17亿元,我们说服它来做我们的LP。”

      “我们的投资准则是:不能保证你赚多少钱,但是对你产业发展有帮助。它们往往不需要通过我们赚多少钱,而是需要产业链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帮助他们,替他们进行产业投资和整合。这需要我们管理团队有很好的产业背景,如果你是投行出身,要拿一个食品大企业的钱,拿不到的,如果你是做食品出身的,你的基金也将只做食品,那么它就有可能投你。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说服那些在中国有人民币的海外企业把钱给你,你要先拿到海外的钱,才能更有说服力的去拿到国内企业的钱”,丁学文说,“前面两条通道目前还没有突破,这条路可以走,毕竟,募不到人民币一切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