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趋势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09 10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公司·融资
    险资投资非上市股权细则本月“出炉”
    四大产权交易市场9月挂牌金额环比增17%
    创业板催热人民币基金 外资PE难觅门道
    28家创业板企业逾八成被创投“染指”
    东方爱婴
    再获数百万美元风投
    兰馨亚洲
    接连注资三家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险资投资非上市股权细则本月“出炉”
    2009年10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卢晓平 ○编辑 全泽源

      投资比例上限将从占总资产8%增至10%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全泽源

      

      记者昨日独家获悉,原计划于9月出台的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暂行办法,将改在10月出台,目前正在保监会内部走程序。据透露,险资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包括PE投资)占比上限将从占保险总资产8%增至10%,其中,债权和股权投资占比分别从原来5%和3%上升到6%和4%。

      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万亿元,若以4%的PE投资上限计,最多将有1360亿元注入PE股权市场。加上债权部分,险资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则可达3400亿元。

      “我们已经储备了一些项目,在谈的也很多。”一位负责股权投资的保险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去年10月,国务院放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股权的限制,但具体操作办法一直在制定中。记者从市场获悉,为了在第一时间抓住投资机会,多家保险公司都在寻找和储备相关项目,等待10月开闸。另外,诸多保险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资本经营公司,如人保、平安等,在制度建设上和机构设置上不断完善。

      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信心调查》,超过90%的私募股权(PE)投资机构预计,在未来的12个月中国PE市场的投资活动将会增加。

      一位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事宜一直在逐步放开。2006年,保险资金可以投资未上市银行股权。此次除许可投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外,还可以投资养老医疗等其他非上市公司股权。其中,包括PE私募股权的投资。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保险资金投资PE,将受到即将出台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限制,因此,在该办法未出台前,险资无法直接投资私募股权,但险资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直接投资。

      至于中小保险公司,保监会方面并没有明确限制其进入,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尤其是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可进入。其中,偿付能力必须要满足150%的要求。

      “中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认购相关大公司发行的股权和债权,间接进入非上市公司股权领域。”一位接近保监会的有关人士表示。

      目前,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京沪高铁等稀缺资源,通过债权计划获取稳定投资收益,而中国人寿投资广发银行、中再集团投资光大银行等,掀起一波保险加盟银行的小高潮。

      尽管险资可以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从比例数量上呈现出明显宽松态势,但是,险资在放闸的初期阶段,不会出现蜂拥而出的局面。

      为贯彻落实好新的投资政策,保监会一直坚持制度先行,一切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为前提。举例来说,如果保险资金使用自有资金投资,没有太多限制;但如果使用保险保费,则需要根据不同产品提取相应的准备金。

      另外,险资相对其他资金,谨慎原则仍然较为明显。表现在投资领域上,按照保监会的期望,仍然是养老和医疗为投资重点。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属于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险资投资PE需注意风险控制,谨慎对待。

      同时,此次放开并不意味着所有保险公司都能成功抢筹。据了解,保监会正在制定的险资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相关办法,其总原则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经营管理规范、投资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机构,稳步开展试点。

      德勤中国华北区私募股权服务主管合伙人古博(Chris Cooper)表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无论从交易数量、规模或从市场主体的多样性上看,一直都发展得非常快,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境内私募股权投资者将在国内收购巿场上取得主导地位。

      因此,从未来发展看,险资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的更加多样化也值得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