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新闻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B艺术财经1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0 1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B艺术财经1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B艺术财经1
    把握中国当代艺术要熟悉全球化语境
    也说“功夫在诗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把握中国当代艺术要熟悉全球化语境
    2009年10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公共论坛图片
      卢森伯格
      赵力
      芒罗
      “冲撞”现场呈现的黄永砯的巨型装置(邱家和摄)
      上周末(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的“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不仅聚集了众多全球知名的艺术专家与藏家,也因其所讨论的私人收藏与艺术市场、中国艺术收藏的价值等尖端话题而引人注目。中央美院副教授赵力指出,这次论坛的讨论凸显了国际视野的重要性,说明藏家要把握中国当代艺术,一定要熟悉全球化的语境。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论坛带来坦诚的交流

      赵力向记者透露,去年去伦敦参加这个由英国“战略对话研究院”(Institute of Strategic Dialogue,简称ISD)创设的论坛,听了以后发现西方不是铁板一块,对艺术市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有讨论的平台,就想到要把这个论坛引进中国,结果在北京市政府与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做到了。

      他表示,这个论坛是会员性质的,因此在中国的议程包括闭门会议,延续了其英国传统。闭门会议邀请了75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端专家,其中的24位专家在闭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专题演讲,其议题包括:一、中国的艺术市场、艺术收藏有没有价值;二、中国所代表的亚洲与世界的关系(西方的判断,中国是亚洲的核心);三、金融危机后,美、欧与俄罗斯的艺术市场的情况;四、文化交流中的国家认识,国家形象与国家战略等问题。

      他还说,论坛针对中国的特点开设了公开论坛,讨论了如何建立有意义的公共收藏及其持续性发展以及私人收藏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等问题。

      艺术市场全球性泡沫

      针对近两年艺术市场经历的大幅波动,资深市场专家、伦敦卢森伯格基金会主席达尼埃拉·卢森伯格表示:世界艺术市场包括美国和英国的市场,去年都遭遇了衰退,许多市场大幅缩水,少则20%,多则70%、80%到90%,有的甚至100%。中国的市场,经过2007年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也出现急剧缩水。她认为这是因为过去5年到10年中出现了海量的无法统计的艺术品,因此回调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如何判断这些作品的价值,也需要新的艺术标准、新的艺术哲学。

      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的策展人亚莉珊德拉·芒罗则认为,市场的激剧膨胀使艺术价值的判断偏向市场价格,造成对艺术判断的冲击。实际上市场价值是会随着市场的波动二大幅缩水的。专家是从批判性和历史角度来看艺术的,从美术馆角度看,这种做法忽视了艺术的发展脉络。其后果是市场系统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混淆,艺术创作也成了商品生产。

      

      市场趋势明年可以下结论

      卢森伯格表示: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很难回答,因为这类似于赌博。她认为,当代艺术作品升得快,这两年也跌得快。真正的藏家是用眼、用心去看作品,而非为了投机。目前他们正继续关注着当代艺术,并期待新的价格与新的方式。中国艺术场在全球范围内比重不大,占7%到8%,究竟会跌倒什么程度?可能要到2010年才能作出判断。

      芒罗则表示,尽管有过去5年的急剧增长、价格高涨,但中国当代艺术总的来说还是积极肯定的,以整体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艺术有批判性、创造性,过去10年大量艺术机构使中国艺术成为世界的主流现象。她建议中国藏家应该与美术馆合作,也欢迎他们与国外美术馆合作。这种收藏家、画廊、机构策展人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使收藏体系更健康。

      

      要熟悉全球化语境

      赵力表示,这次论坛大家达成的共识。是中国当代艺术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当代艺术是多方面的,是超时代、超媒介的,是建立在当代观念上的;其次,其判断标准是好与坏,而不是新与旧。因此,中国水墨等与中国传统艺术有关的那部分艺术作品,包括其媒材与方式等也是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折射,西方要来找的不是其在中国的影子,而是有中国的特点的艺术。随着交流的深入,中国对西方而言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了,片面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标准,只是初期的误读。

      谈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艺术批评缺席的问题,赵力指出,批评不只是讨论技术问题,而是文化、哲学层次的讨论,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结果。当代艺术中批评的缺失、批评的失语,不光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批评界在理论上与学术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次论坛的讨论,还凸显了国际视野的重要性: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既要有本土的知识与语境,也要有全球化的知识与语境。因为讨论的方式与角度变了,看问题不仅要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也要有进入内部去看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