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中国住建部牵头启动二次房改调研的消息最终属于“子虚乌有”。然而,假消息之所以引来市场高度的关注和炒作,其背后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过十余年市场化道路后的结构矛盾与失衡。改变这种失衡局面的迫切希望,是所谓“房改”呼吁者的初衷。看到这一点,进而深入思考它,我们才不辜负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房改“乌龙案”。
事件前因后果非常简单:10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住建部牵头调研“二次房改”。因为切中楼市矛盾核心,消息一发引起市场极大关注。“目前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房地产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会在这个时候做体制方面的根本性改革吗?”一位上海大型房企董事长在第一时间向上海证券报表示质疑。随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高层明确表示,“目前最需要的保持房地产政策稳定性与延续性。所谓二次房改的说法根本是子虚乌有,连否认都不需要。”
然而,当记者追问房改呼吁初衷是否在于越来越多的群体无法承受高速上涨的房价压力,住房保障没有在一个长期有效的规划和体制下运行时,接近有关部门和决策层的人士都表示“这不是我们可以讨论或解决的问题”。
回看今年的楼市,虽然9月有明显的成交回落,但进入10月,各地楼市返涨的消息又重新传出。深圳房价年内涨90%,上海开发商捂盘惜售,静待国资地王入市和世博后的需求爆发,购房者能够公开认购的房源价格已经高出30%。
各种利益关系的盘根错节导致地方某些部门与开发商共同炒地捂盘,投资客盛行楼市,房屋空置率与土地闲置率居高不下……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次房改,不代表把市场化道路再走回计划经济,而是希望对现有体制有更多思考、反省和改进。思考房地产体制本身如何完善,如何与物权、财产权相配合,如何令房地产的居住和投资属性和谐共存……这些问题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是无解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