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信证券落户深圳、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深圳试点人民币结算、前海金融特区构想、创业板......进入2009年,深圳金融业发展突然提速。
⊙见习记者 彭超 ○编辑 阮奇
酝酿10年,创业板终成正果
深圳金融体系终于合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1998年12月,原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 到创业板如今最终推出,中间已经过去10年。
2009年9月17日,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审核通过了7家公司的首发上市申请。
“创业板开设,深圳机会来了。”面对创业板的瓜熟蒂落,深圳市创业投资公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欣喜地认为,深圳作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一段时间以来的弱化局面,将随着创业板的开设而扭转。
自此,深圳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业务范围包括银行存贷款、离岸业务、外汇、保险、证券、期货、典当等多方面的较成熟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则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了梯形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创业板推出后,中国资本市场将形成两大中心,上海以国企、大型企业为主的“大盘股”中心,而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将集聚深圳,两个市场在功能区分上更加明确。
中信证券领衔,深圳打造总部经济
中信证券的抉择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就在创业板加快推进的同时,深圳与北京对中信证券的争夺战有了结果,9月8日,中信证券深圳总部写字楼签约仪式在深圳福田五洲宾馆举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公司总部将永久设在深圳。
而此前,这家国内券商航母的注册地曾在北京深圳两地多次反复。反复迁移的背后,也是北京、深圳两地角力的过程,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接受采访时坦率地表示:“这不是什么秘密,任何一个地方都希望优秀企业将总部建在自己城市。”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圳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反复强调,深圳并未花多力气挽留,中信证券是基于自己业务考虑选择定居深圳。
深圳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研究所的负责人对此表示认同。他分析说,深港金融合作广阔前景是吸引中信证券最主要的原因,有利于其推动香港业务的开展。
引人瞩目的是,这段时间内,选择落户深圳的并不止中信证券一家。9月初,日本兴亚财产保险(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户深圳。这是日本第四大财产保险公司——兴亚损害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第一家独资子公司,也是深圳迎来的首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总部。
9月20日,深圳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国际运营总部落在深圳。
“目前还有多家金融企业正在跟深圳洽谈,准备将总部迁往深圳,银行、基金公司,各个类型的企业都有”。肖志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三巨头”引领,深圳金融版图初成
选择永久定居深圳后,中信证券斥资10.4亿一举购下深圳福田中心区核心位置建筑面积逾3万平米的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写字楼,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就在卓越时代广场西边不足100米的距离,有一片工地在8月底悄然举行了奠基仪式,这就是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大厦。根据其规划,大厦总高度将达到500米,成为深圳第一高楼,建成后将成为深圳新地标。
再往卓越时代广场北面看去,隔一条深南大道的地方,新的深交所大楼将在此兴建,这一片正是深圳金融业的核心区域,在证交所与卓越广场之间的4平方公里区域里,耸立着近40栋高端商务楼宇,聚集了深圳40%的银行,60%的证券公司,90%的基金公司。
如果再将深南大道上的招商银行囊括进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分别对应的是金融控股集团,最优秀的非国有商业银行和最大的证券公司,在“三巨头”周围,还有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国信证券、联合证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等知名金融企业,深圳金融版块的格局初步成型。
在“三巨头”引领下,截至2008年底,深圳已拥有16家小额贷款公司、200多家担保公司、4000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200亿和600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35%和50%,成为名副其实的基金之城。
目光长远,深圳少说多做
“早前深圳方面曾提交过一个报告,报告建议全国建立三大金融中心:北京作为首都,是金融行政中心;上海以其雄厚的是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可担当经济运营中心;而深圳是联结国内和国际的金融创新和改革中心。”深圳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建新说。
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5月21日,深圳出台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其中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推进与港澳台更紧密经贸合作规划以及建设“深港创新圈”等,成为工作方案重头戏。在《纲要》中,深圳定位的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紧接着,内容覆盖广泛并涉及多项深层次体制改革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也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7个综改试验区中获批时间最短的一个。
“是不是金融中心,不是口头说的,而是干出来的”,李健新肯定地表示,深圳目前是区域性金融中心,但长远目标肯定是深港融合,建设国际性金融中心。
携手香港重燃金融中心梦
创业板是构建深圳金融体系一块重要拼图,但要想实现国际性金融中心梦想,深圳还需要最后一块拼图,这就是“深港合作”。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而深圳邻近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一位政府人士跟记者说:“仅凭深圳不可能跟北京上海叫板,但如果跟香港合在一起,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遗余力推进深港合作,是深圳政策的主方向。今年3月31日,《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通过,打下了深港创新圈未来三年的合作基调。
今年7月份,在深圳成为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后,香港发展成为内地以外的人民币结算中心,深港两地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8月份,深港合作又获得重大突破。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重点推进CEPA和服务业先行先试、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深圳前海成为此次合作的重点。
在深港的规划里,前海区域计划重点发展以离岸业务为突破的创新金融以及向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延伸的现代物流,香港方面希望将其建成“边境金融特区”。深圳方面则形象地将其称为“未来深圳的中环”。
根据深圳构想,深圳将与香港共建国际金融中心。努力完善深港两地清算系统,加强深港之间资金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深港两地企业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度,尝试允许香港和深圳居民在两地间有限度地汇出和汇入人民币,推动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探索。 推动深港两地证券交易所开展合作,探讨建立两地证券交易所会员互认机制,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的融合。
借力创业板、携手香港,深圳已找到通往国际金融中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