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海外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0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思考
    培养一个语言天才
    创业板
    是谁的狂欢?
    几番风雨后,还是长线好
    量化投资:从“投资的艺术”到“投资的科学”
    从简单到成熟 定投可以不傻瓜
    好基金能不能算出来?
    向品牌竞争阶段过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思考
    2009年10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
      日前,依据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基金公司的公告发布,一些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如华夏、博时、国泰、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股权近期均将发生变更。我们不妨一起探讨下与基金投资者切身利益相关的基金公司为什么会发生股权变更,以及变更后对管理层以及投研团队有哪些影响。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            

      众所周知,基金行业在近几年内迅猛发展,不仅体现在资产管理规模的阶梯式扩大,还包括产品线的日益完善、基金公司数目逐渐增多,而众多正在筹备中的基金公司也蠢蠢欲动。设立时间较早的基金公司业务发展更加多元化,覆盖的投资市场也更加国际化。从这个角度讲,基金公司的股权日益升值,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和追捧。从国内基金公司以往的股权变更情况,结合近期即将发生的股权转让,公司股权的增持与减持常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受基金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化影响,导致一些股东进入或退出股权。历史上股市的长期走熊使得大批券商倒闭,也有的是股东经营不当面临清算或是被接管,这使得其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权易主,这也曾经涉及到基金公司的大股东。

      其次,股东投资方面变化的影响。如果资产管理业务并不是股东的主营业务,也许在其调整业务结构的时候,强化主营业务的思路会使股东产生减持基金公司股权的意愿。工银瑞信的股东之一中远集团欲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其中不乏这一层原因。国内基金公司的主要发起股东是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银行,鲜有这一类机构由于业务结构调整而放弃股权的,因此,这一类股权的变更多见于与资产管理业务相关性不高的实业公司,其中不乏套现的需求。但“套现”本身是一种中性的说法,其背后的原因与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

      第三,受监管层法规的限制,这一原因也是主导上述的老十家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主要原因。依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对于内资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为49%,而合资基金公司可以不受这一比例的限制。目前,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完全由中信证券全资控股、博时的第一大股东招商证券的持股比例也达到了73%、国泰的第一大股东建银投资出资比例为70%,因此,这些本土的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都不得不面对减持股份的境况。如果不改变内资的性质,其分别让出51%、24%和21%的股权,但如果寻求外资参股,这一比例也存在变数。而相关媒体报道,国泰也做好了走入合资时代的准备,意大利忠利集团将收购国泰30%的股权。

      第四,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基金公司的发展大有合资的趋势,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选择与有实力的外方股东合作,在理念、风控以及制度方面吸取精华也是股权变更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外资而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基金公司处于成长初期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为他们拓展全球业务、获取收益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的参股可以在我们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帮助,但这更多的是体现在时间的磨合上,但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确实起到了优化的作用。

      尽管基金公司股权变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基金持有人不必过于担忧,因为近期涉及到的几起股权变更对大股东的地位以及影响不大,随着股权变更的逐渐深入,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将更趋于合理化。当然,股权变化毕竟不排除高管的调整,短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有没有涉及到对投资决策层的变更,抑或是核心投研人员的调整,这一点还是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基金公司的公告。值得关注的是,媒体报道中关于法国巴黎银行对海富通、泰达荷银和申万巴黎股权处置的讨论颇有些让人担心,毕竟,如果巴黎银行锁定海富通基金公司,放弃泰达荷银和申万巴黎的股权,这会又使股权几经转让的泰达荷银再次面临易手的尴尬。当然,从泰达荷银的团队来看,尽管历史上股权变更的次数较多,但团队以及其核心投研人物还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