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召开的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来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列为宏观调控的工作内容。第三季度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表明经济回升势头不断巩固,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将管理通胀预期与经济回升态势联系在一起,不免令人担心宏观调控政策将出现调整、宽松货币政策就此不再。
笔者以为,综合分析经济增长状况、经济结构问题与物价走势,当有助于我们厘清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内容。
经济快速回升,但回升的基础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所以不支持货币政策收紧。投资和消费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降幅虽然收窄,但依然保持同比大幅下降。投资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但政府投资仍是主要拉动力量,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房地产投资在第三季度显著加速,同比增长30.5%,远高于第一季度的4.1%和第二季度的13.1%,成为当前拉动总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民间投资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既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变,则低利率亦不应变。
从推进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角度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维持。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比上季度加快,但是消费增长受到消费刺激政策、股市的正财富效应以及房地产业的拉动等因素影响。因此,消费的持续增长还需政策维护,而收紧信贷将对消费信贷、股市、房地产以及消费者预期等构成抑制。而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出口企业的冬天远未过去,这都还需要低利率等政策环境的扶持。
当随着经济增长的回升,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等结构性矛盾凸显。但紧缩货币政策并非推进结构调整的必要手段。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看,对存量过剩产能尚未出台实质措施,对新增过剩产能态度明确即坚决抑制,同时,通过技术改造等培育新增长点的意图明确。近日银监部门也提出,四季度信贷投放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继续 “有保有压”,加大对国家重点工程、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重大科技专项、高门槛、不可替代型服务性行业以及节能减排等的信贷支持。由此可以引申出,银监部门并没有强调控制信贷规模,商业银行在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方面将着力于调整信贷结构。
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表明通胀而非通缩已经成为货币当局的监视目标。但在目前阶段,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更多具有警示意义。从消费价格来看,经历过8月的短期大幅上涨后,短期内大幅冲高的动能已不足。生产价格方面,目前内需疲弱,国际市场价格远未到去年高位,年内估计不会有明显的趋势改变。相比而言,资产价格的上涨预期似乎更加突出。通过加强信贷监管和调整信贷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由此已成货币当局当前的重要关注所在。同时,主要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9月以来国际热钱加速流入,促使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并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所以,对热钱流入的管理也应成为通胀预期管理的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保增长依然是政府当前的首要目标,这需要宽松货币政策配合。推进结构调整,需要通过调整信贷结构而非信贷规模。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的提法具有一定的提前量,监测物价走势而非收紧货币政策,是当前通胀预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