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货币供给超过了经济体的实际需求,通胀早晚要出现,所以明年高通胀的几率增大,并且很可能开始是一种结构型通胀
●因为加息将引发热钱流入,加剧金融体系风险,而且要维持今年已开工项目,明年新增贷款也是巨量。因此,政府不太可能收紧货币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较大
⊙江海证券研发部总经理 李桓
○编辑 李导
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放出7.4万亿天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信贷环境。外需持续疲软、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经济转型的要求及银行体系被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绑架将共同催生资产泡沫的形成,资产的泡沫程度将取决于具体资产的供求变化和政策调控。
货币供给超过实际需求
资产泡沫脚步越来越近
今年我国经济目标是保八增长,尽管当前经济总量要比前几年要大,但GDP增速要较之前11%-12%的增速水平低很多,而今年信贷投放却是天量,增速大大超过以前。货币的投放和信用扩张形成的需求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增长,但最终将表现在物价上,如果货币的供给超过了经济体的实际需求,通胀早晚会出现,所以明年出现高通胀的几率很大,并且这很可能开始是一种结构型通胀。
本次通胀初期属结构型
后期有演变为全面通胀可能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中西部的资金投放。这将拉升中西部地区的收入,从而使得社会的资金分布相对均匀,造成整个社会购买力的上升。而天量的信贷资金集中在内需领域,短时间内可能形成购买力的迅速爆发。这从年初以来房地产、汽车的消费增长和股市的快速上涨表现出来。
这一轮形成的通胀体现在CPI上初期应该比前两轮要弱,前两轮是投资品带动生活必需品上涨,投资消费共同推动CPI,更多的是输入型或者成本推动型通胀,这一轮是货币投放造成的需求提升拉动生活资料上涨,是自下而上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在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之前不会形成产成品价格的上涨。但是一旦产能利用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由于上游资源竞争结构优于国内制造业,议价能力强,基础原材料就会快速上涨,但是一旦内需带动制造业开工率上升,引发基础原材料的更大的价格上涨,将会压缩制造业的利润,加上通胀预期将引发资金从制造业撤离,投入资产领域,形成资产领域的供求失衡,加速通胀催生资产泡沫,所以本次通胀初期是结构型通胀的局面、中后期有演变成全面通胀可能。
政府可动用紧缩手段不多
近期微调更现实
在财富积累形成的消费旺盛期,经济过热将会出现,宏观经济风险较高且生产成本较大,将引起政府的宏观调控,我们看到在2004年和2007年我国都是较明显的信贷紧缩环境。那么,这一轮通胀起来后,政府不太可能收紧货币。首先,从加息的可能性分析。危机以来以消费为经济主导的美国,居民储蓄率大幅增加,消费信心很弱,这是通缩的表现。另外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向外输出和避险的功能,因此美国出现通胀的几率很小,美联储在较长时间内不可能加息,如果美国不加息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的欧洲和日本也难以加息。我国如果单方面加息会引发热钱流入,加剧通胀和金融体系风险,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下去。其次是考虑信贷收紧的可能性。从人民币新增贷款看,由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非常大,新开工和施工项目投资在高位增长。据估计,要维持今年已经开工的项目,明年需要新增贷款8万亿元,这是非常高的信贷投放量。从新增外汇占款看,资金外流的趋势是没有的,9月甚至有加速流入趋势,因为海外市场没有明显复苏,在实体领域也没有投资机会。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这些中长期的基本建设项目将难以维持,形成烂尾工程,房地产和股市也会下跌。基本建设项目和房地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收货币影响的不仅仅是实体经济,还关系到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的安全。我们判断在解决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前,政府难以采取严厉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没有新的能够吸纳大量资金的投资领域出现分流资金的话,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甚至产生严重泡沫的基础是存在的,而最终通胀和资产的泡沫程度将取决于其具体的供求变化和政策调控手段的选择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