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价值报告
  • 6:财经海外
  • 7:产经新闻
  • 8:观点·专栏
  • 9:特别报道
  • 10:公司
  • 11:公司纵深
  • 12:广告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中小板
  • 15:调查·产业
  • 16: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
  • B124:信息披露
  •  
      2009 10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观点·专栏
    坚决封住
    “大到不能倒”的
    潘多拉魔盒
    成品油到底怎样定价才算市场化
    国际板上市方式以存托凭证为好
    变味“经适房”
    盐商为何跨不出资本经营这一步
    基金只能“在商言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坚决封住“大到不能倒”的潘多拉魔盒
    2009年10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姜 山

      

      美国上周五关闭了七家小型银行,从而使今年以来被关闭的银行家数达到106家,创出1992年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以来的新高。本周,美国最大的商业房地产放贷机构之一的Capmark申请破产保护,显示美国的商业地产问题仍是未来一颗随时可能爆发的定时炸弹。鉴于商业房地产正是美国众多中小银行的主要放贷方向之一,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中小银行倒闭浪潮仍然会在此后一段时间继续下去。

      与拼力死撑的中小银行相比,美国不少大型银行却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获益匪浅,美联储和联邦政府所奉行的“大到不能倒”的观念,在雷曼兄弟破产后不仅拯救了这些金融机构,甚至还帮助他们通过不断的兼并化身成为体型更加庞大的怪物。今年3月以来,在中小银行苦苦挣扎的同时,这些金融机构不仅盈利稳步提高,而且还准备派发庞大数额的红包给那些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金融危机竟成了最上层食物链攫取更多美食的新手段!

      “大到不能倒”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正因为这些怪物过大,造成了影响力和破坏力惊人,成为引爆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怪物过大,其崩溃将会引发连锁性的反应,最终把整个金融体系拖入崩溃的深渊,以至于不能被轻易放弃,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令人沮丧的是,当这个金融体系逐渐趋于稳定之际,这些“大到不能倒”的怪物又在开始忽悠,巨额的高管红包、肆无忌惮的运用高风险投资策略,这些在金融危机前就为人所诟病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危机的做法,被再度运用得炉火纯青,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显然,在他们的眼里,由于自身的“大到不能倒”,造成如此规模损失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过是一场牺牲弱者,而让自己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进而变得更加强大的游戏而已。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再来一次呢?

      由此世人不禁要问,“大到不能倒”这一潘多拉魔盒是否真的就无法关闭了呢?答案显然并非如此。要防范金融危机复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控住这些怪物。尽管怪物的自身“大到不能倒”,但并不意味着那些操纵这些怪物的管理者也“大到不能倒”。美国政府虽然无法在其自身盈利的时候强制要求其管理层不拿红利,但完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让那些被发放的巨额红利在下次金融危机时能大部分返还。同样,美国政府也可以考虑制定法规,从而获得在金融危机再度发生时清理这些怪物的股东和管理者,将其驱逐出局,并追究可能的法律责任的权力,以此来警示那些怪物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现有的运作时不能不更谨慎小心,更多顾及公司的长期利益而非短期业绩。

      根据最新报道,奥巴马政府将在未来的几天内公布针对大型金融公司的更加严厉的措施,要求国会允许政府接管这些公司,并对其采取各种行动,以最终解决“大到不能倒”的问题。这是一个正确的行进方向。显然,华尔街的怪物们会想方设法阻挠,新一轮华尔街与白宫之间的博弈,或许将就此展开。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华尔街通过对股市走势向白宫施压,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妥协并连续注资金融系统,以此来稳定摇摇欲坠的金融市场。而这一次,华尔街将祭出何种法宝,胜利的天平会否最终偏向于美国政府和民众这一方,世人正拭目以待。而这一次的较量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将决定下一轮金融危机究竟在何时到来。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