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对一系列政策出台的预期,上半年新能源概念相关股票表现相当活跃,而今,哥本哈根会议的临近,新能源概念又一次的受到市场的关注。此次风电与核电能否成为资本市场追逐关注的明星板块呢?我们试做分析。
风电核电企业成长空间巨大
2008年中国水电装机达1.7亿千瓦,风电装机1200万千瓦,核电装机910万千瓦。考虑生物发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市场一直预期我国将大幅上调新能源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风电、核电建成装机容量从此前中长期规划的30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分别上调至1-1.5亿千瓦、7000万千瓦,上调幅度是不小的。
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名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中明确提到,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胡主席讲话中提到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5%”一时成为众多媒体的数字焦点。其实,该数字在2007年已经被写入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的非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之和的完备表述。那么,是否可能突破15%的规划额度呢?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达到当前市场预期的2020年的风电与核电的装机容量,那么,届时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预计很有可能达到16-18%。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风电、核电分别5500元/kW、8000元/kW的设备投资成本计算,2020年之前风电、核电设备市场约8250亿、8000亿元,这是年均超过1600亿元的大蛋糕。而按照国内以往经验,实际发展将会更快,规划额度总会被提前超越。可以说,国内规划需求为风电与核电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而2008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2700万千瓦,近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还可维持。而核电也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电力装机占比超过20%的组成部分。作为历来全球制造业产能转移的典型,“中国制造”占领海外市场的能力不可小视,在积极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后,风电、核电未来逐步向传统装备制造业靠拢,出口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风电、核电也正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关设备制造企业面临挑战
从整体来看,国内风电、核电产业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但是对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近期又都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14万千瓦,华锐、金风、东汽稳居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2%、18%、17%。而此时,由于风电整机制造的进入门槛较低,国内已经有众多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进入风电制造产业,如果按照各个企业的产能规划来看,地方性过热发展已成事实,后期将远远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很可能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同时,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还不够高,如果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整个产业将始终受制于国外专利技术。中国电监会在风电发展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选用及局部工艺改造,轴承、变桨距系统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因而,即便是产能过剩,当前也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制造产能过剩,设计能力还是缺乏的。
当然,新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但是,考虑到规范性集约化发展,国家可能在后期启动统一的政策性规划与调整,因而产能调整与重组不可避免。我们认为,如果出现产业政策的调整,风电设备行业中的优质龙头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将会迎来更多政策性利好,竞争优势在未来可以充分显现。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这类企业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核电技术门槛较高,行业竞争相对有序。核电规划在建项目达到2500万千瓦,远远高于现有装机容量,设备制造企业的核电业务的收入规模在未来三年将会呈现50%以上的增长。但是,核电的核心部件也要依赖进口,核电制造企业的核岛业务至今仍未实现盈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核电设备企业更多的看重两年后盈利能力达到正常水平时业绩的大幅增长。
从财务数据来看,近三年风电设备板块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的年化增速为32.1%,核电设备板块为17.8%,上证A股为22.3%。分析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两板块均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风电、核电设备板块分别达15.1%、14.0%,均高于上证A股平均的11.6%,显示出较高的盈利能力。
总体上,风电与核电行业的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同时作为新兴技术产业,具备一定的抵御金融危机及经济周期影响的优势,我们认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可以作为长期投资的选择。再考虑到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前的相关政策的出台预期,相关股票可能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