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8至2009年这一关键年度,上海在全力备战世博会的同时,紧锣密鼓地策划了另一个可能影响更为深远的区域经济结构布局,那就是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与国际贸易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巧妙结合,以寻找如浦东开发早期相类似的“国家意志”的支持。
不过,不靠规划要政策、不依赖土地经济,大虹桥怎么能够实实在在发展起来,是目前最值得讨论的问题。
链接 虹桥商务区规划布局
一环、两轴、三核、五区
●一环:指外围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河流水域等形成的生态绿环。
●两轴:指东西向空间发展轴和南北向空间发展轴,为这一区域发展的基本构架。
●三核:指由东西向空间发展轴串联的三个重要功能核心。
1.交通功能核心:由虹桥机场西航站楼、铁路虹桥站、轨道交通、公交巴士站和地下停车库等构成的枢纽功能综合体,是虹桥商务区最重要的功能构成要素和服务长三角的主要动力。
2.商务功能核心:位于交通功能核心西侧,主要布局与枢纽功能密切相关、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商务办公、文化、交流功能。
3.机场东片核心:虹桥机场航站楼及周边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等形成的片区功能核心,带动机场东片的改造和更新。
●五区:指按照功能布局形成的核心区、虹桥机场、北片区、南片区、东片区五个不同功能板块。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颖
戏台刚刚搭起,地产商的投资冲动便等不及开唱了。
大虹桥规划刚一公布,周边房价应声上涨10%至20%。商铺销售更是一改颓势,拉动10月中旬上海商业地产成交暴涨近80%。国内外地产大佬纷纷给予关注,希望在大虹桥分得土地一杯羹。
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经营城市”思路下,大虹桥无疑将成为又一个招商引资的聚宝盆。而简单地通过规划要政策的区域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上海要根本上解决工业增长乏力,服务业发展瓶颈问题,要做的还有很多。以大虹桥为契机,上海需要摆脱简单的土地增值依赖,深入研究贸易产业链上下游规律,并转变“崇大崇外”的引资思路,切实服务于内地尤其是中小企业。
上海要保持国际大都会的品质与优势,而不是轻易被长三角经济黑马所“虎视”,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大虹桥”地产陡然升值
10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走在松江九亭某条中介一条街上,随处可以听到看房人、售房人兴致高涨地聊着“大虹桥”。
“我们家经常看到飞机起落,那还不是大虹桥板块?”位于九亭的中新上海青年城一位投资客对看房人推销着自己的房源。
“没办法,大虹桥概念一出,与这一区域相关的一二手房报价直涨一成。现在很多江浙资本投资在上海楼市。和实体经济相比,房地产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保值增值工具。上海经济就靠房地产拉动了,房价怎么可能降?这一点,投资人是看得越来越明白了。”中原地产九亭区域的一位经纪人告诉记者。
根据搜孤焦点网开出的大虹桥房源专区,九亭房源基本在1.3万元/平方米至1.6万元/平方米之间。而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就在今年年初,多数楼盘价格仅有8000元/平方米左右。“今年总体涨了50%,大虹桥概念出来的一个月,基本涨了20%。我的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不到一年,赚了40万。”投资客彭先生告诉记者。
与房产买卖同样火爆还有土地市场。消息人士称,大虹桥概念定稿后,大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将随即在全国展开。其中不乏地产企业的率先入驻:北京商业地产巨头潘石屹在9月首入上海后向本报记者透露,曾经与长宁区政府相关部门深入讨论过投资意向,其看中的仍然是大虹桥板块中长宁区可能出现的巨大商机。“长宁区政府详细介绍了大虹桥规划后,潘石屹称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大虹桥板块拿下一个可供10年开发的巨大项目,作为其在上海的核心项目。”知情人士称。
一向以开发商业地产著称的潘石屹认为,相对住宅市场的价格高涨,目前部分商业地产处于全面被低估的状态,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大虹桥概念下的商业地产机遇显然尤其醒目。
“大虹桥板块建成后,会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依托。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又将推动商业地产的全面回暖。”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介绍,10月第二周,上海宣布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相关方案,商业地产当期销售量一下子直升79%。一个名为五角世贸城的商铺房源,借此概念,从10月初至今已经销售1056套房源。“这个在2006年就已经开盘的房源,2009年以来月销售套数经常只有一两套。到10月的销量激增真是让开发商始料未及。”薛建雄称。
根据最新的规划,大虹桥的核心功能区占地超过26平方公里,辐射区达80多平方公里。以虹桥机场和京沪高铁、沪宁等城际铁路为核心、建设交通枢纽为依托,会展、商贸、办公、居住、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这么大的面积,土地收益将十分惊人。而当时为了能够申请下来这样大面积的土地规划,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更高级别的产业规划来支撑。换句话说,没有实体产业来吸引人流、物流,这么大的面积,是用不完的。”一位曾经参与大虹桥规划设计的人士对上海证券报坦陈。
缘起 从交通枢纽到综合功能区
四年磨一剑,大虹桥从酝酿到诞生可谓深谋远虑。
上海证券报获得的一份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报告显示,2004年,上海市政府与铁道部共同选址,在上海西南部的七宝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客运站点。2005年初,上海市政府又和民航总局审议通过了《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其中虹桥机场的规划目标是旅客吞量3000万人次。此次规划将虹桥机场远距离跑道改为近距离跑道,节省了原机场备用地约8平方公里。
彼时,提升虹桥机场附近土地价值和产业功能的想法初步提上日程。而研究中的第一轮灵感,是将原本放在七宝的京沪高铁站,移至虹桥。
“其实一直以来虹桥的功能定位是比较尴尬的。和浦东相比,虹桥作为国际机场的功能逐步被取代,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也大力兴建区域机场,虹桥的长三角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弱化。从产业发展上看,虹桥板块又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没有对接点。虹桥究竟该怎样发展,当时大家都比较模糊。” 参与了当年虹桥功能区前期规划研究的同济大学专家卢源介绍。
2005年3月,上海市政府首次提出将京沪高铁七宝站选址北移到虹桥机场西侧,以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当时只是想着机场+高铁的规划,没想搞那么大。”卢源回忆说。
在2006年之际,上海虹桥以交通为枢纽,拉升其产业功能定位,甚至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就已经进入规划者的思考范围。“为了令虹桥发展与数十平方公里的占地规划相匹配,可以说,规划真是能拔多高就拔多高。”一位参与规划者称。
到今年9月,上海正式公布了几易其稿的大虹桥规划(全称“上海虹桥商务区整体规划”),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薛全荣介绍,虹桥商务区计划明年启动,两年左右建成一个1.4平方公里的商务功能核心区。预计到2015年,核心区年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亿元。2020年生产总值超过150亿元。
薛全荣表示,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将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面向全国的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活动的集聚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之一。在产业发展上,未来将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从目前的交通辐射能力看,大虹桥对内衔接长宁、嘉定、松江、青浦、闵行这五个重要的上海区县,对外连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杭州等江浙重要城市。“新一代高铁的特点是发车密度高,最高3分钟一班。另外站点多,比如沪宁城际铁路有31个站,其中常州有3个站,这基本上实现了长三角类似同城地铁一样的交通状况。”卢源表示。
在上海资深地产人士、盛世太平投资公司董事长陈立民看来,虹桥如此大手笔的轨道交通规划,更保证了它在土地价值和产业投资市场不可取代的优势。“在这个两小时经济圈中,南京甚至都可以成为上海的一个社区,庞大的人流、物流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和生产需求。”陈立民表示。
而目前1.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虹桥功能区在交通枢纽方面的功能还将继续加强。“除了沪宁城际铁路之外,上海还在酝酿第二、第三条城际铁路。第二条可能沿长江走,第三条目前还没有确定。届时有可能还会在虹桥交通枢纽设站,其交通功能还会有更大的提升,产业和土地价值的提升则更为神速。”上海交通界人士透露。
机缘 对接国际贸易中心
交通是大虹桥的最大优势,但仅仅依靠每天110万次的交通人流来拉动经济显然是短视的。
“在2007年,上海与北京、天津、深圳激烈竞争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上海已经开始酝酿如何启动国际贸易中心。此时又是虹桥规划者深度思考虹桥定位之际,虽然虹桥功能区与上海建立国际贸易中心是两个路径,但我们的猜测是,在决策者眼中,将两者互相借力,相互增色的想法从2008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酝酿。”一位大虹桥规划参与者称。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已经组成了多个课题组,最终将调研方案形成文件草案,汇总到上海市发改委,并最终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在此前的2月2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上曾表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今年必须破题。要积极寻求突破,开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大政策举措的前瞻性研究,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适时推出可操作性政策。
10初,紧随大虹桥规划出炉,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方案终于正式报批市政府,并将上报国务院。虽然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表示目前大虹桥如何承担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职能还没有明确,但业内人士普遍分析,两个方案如此密集的出台,有相互“助力”的考虑。
对于此次上海几乎同步推出大虹桥规划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案,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研究员郑韶感到非常欣慰。
“我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向俞正声书记当面建议,此前也反复建议上海决策层,一定要抓住时机,发展上海的服务贸易业。没有贸易为依托,上海无论是金融中心还是航运中心都会少了很重要的实体支撑。”郑韶说。
另有专家表示,相比航运和金融中心,贸易方面的收益见效较快也是上海“火线”推出系列规划的重要原因。其间,上海要短期内解决GDP增长乏力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建言 严防土地依赖
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GDP生产总值为1021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1%。与此前刚刚公布的全国前三季度GDP增长7.7%相比,上海的这一增速仍然较低。今年上半年,上海GDP 5.6%的增速更一度创下1992年以来的新低。
“究其原因,上海房地产市场从去年开始持续低迷,虽然今年以来快速回暖,但从土地出让和新开工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都还没有回暖,表现在GDP上就很难看。而上海多年以来,又是严重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典型城市代表,房地产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高达2至3个百分点。”一位上海经济学者表示。
其实,早在2007年底,随着上海经济指标红灯频亮,上海已经开始意识到,四个中心规划只是确定了上海经济发展的方式,由此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摆脱房地产市场的单一依赖才是上海经济的根本目标。
公开报道显示,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2007年10月27日入沪履新后,就上海服务业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展开广泛调研,确定了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方向,以确保上海在就业、税收等经济硬指标方面的长远活力。到2007年底,上海市政府在部分务虚会上已经开始就经济指标在8个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出警告。
此背景下,大虹桥规划和国际贸易中心方案的出台就被市场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上海一定要长远规划大虹桥的发展,绝不能简单依靠土地升值,或通过规划向政府要政策。那种模式落后了,如果继续这一模式,上海国际大都会的优势和地位将逐渐削弱甚至消失。”郑韶表示。
当记者与多位专家讨论上海的土地依赖之时,有人坦言“这是比所有问题都难解决的问题。”
“比如土地价格一旦大幅下降,不仅新的土地销售没办法获利,大量以土地为抵押的企业贷款如何处理?银行一旦受损,金融安全就难以保障。”一位专家解释。而在此情况下,将更多精力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就是有识的地方政府需要预先准备的功课。
方向 与长三角“黑马”展开错位竞争
除了土地依赖之外,根据记者的采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面,大有希望中央提供政策支持之意。“从此前很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看,经济转型确实需要政策支持。如何用规划来要政策,是很多地方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工作。包括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环境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专家表示。
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目前我国的税收结构是以工业化发展阶段而设计的,并不利于像上海这种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阶段城市的发展。“税收问题不是上海能够说了算的,决策权在中央。”该负责人称。
卢源介绍,上海服务业之所以难有快速且明显的提升,确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有关。“按现在的规定,工业企业的税收是在生产地交,而服务类企业是在注册地交。当年这个政策出台是为了鼓励郊区经济发展,吸引很多服务业进入郊区。但导致的结果是郊区除了收税外没有人气,城市中心的服务类企业又不在当地交税。区级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动力吸引服务类企业。这是整个财税体制需要思考的问题,上海一地根本无法解决。”卢源称。
但是,在郑韶看来,向中央要政策仍然是早已过时的短视之举。“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上海最迫切的是要系统思考贸易产业的特点,依靠和服务于每个企业为核心的市场网络。给企业搭好平台。注意产业升级。”郑韶说。
以杭州阿里巴巴为例。郑韶举例称,目前上海最大的百货经营集团百联集团有员工两万多人,年销售额仅500亿左右,利润更只有1至2个亿。但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企业的民营企业阿里巴巴,仅淘宝一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有2000亿,员工却仅有1000多人。“举这个例子是说上海一定要重视在贸易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比如电子商务。如果规划者没有超前的意识,那么新建成的园区刚一出现就可能已经落后。”郑韶说。
而根据记者了解,即便上海在2008年开始系统地反省“上海为什么没有出马云”,进而高调提出加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服务力度,但从执行层面上看,业内普遍反映效果一般。“大虹桥如果以国际贸易中心为依托建设现代服务业,那么如何吸引和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就是最重要的任务。”专家表示。
另外,专家称大虹桥的贸易服务功能要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覆盖。实际上,江浙作为上海经济腹地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如义乌、宁波这样的经济黑马在贸易物流金融等各方面不断分流上海的核心地位。
“离上海不远的义乌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贸易中心,甚至多个国家的厂商在义乌设柜台,常驻义乌的外国人口就有6000之多。每天的集装箱量有1500至2000个。宁波港、太仓港和南通港等又在为本地货物提供最近便的渠道资源。上海的贸易中心其可提供的贸易资源在哪里?厂商在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环境成本都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来上海,来虹桥?这都是上海下一步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郑韶不无担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