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广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上市公司
  • 12:财经海外
  • 13:观点·专栏
  • 14:公 司
  • 15:公司纵深
  • 16: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纵横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09 10 3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市场纵横
    后危机时代 找寻经济复苏新引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后危机时代 找寻经济复苏新引擎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如同前几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在复苏中都催生了新的技术革命,带来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各国都希望寻找和确定本轮经济复苏中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取向,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新一轮发展。同时,工业化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威胁也在不断加大,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须被找到来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多位专家学者在参加近日由东吴基金和上海证券报共同举办的关于新经济话题的研讨会上也发表了相同的观点。

      低碳经济——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

      ⊙耿鸿福

      

      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逐步摆脱阴霾缓慢复苏,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两大挑战和机遇。一是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挑战和机遇;二是面对环境与气候变暖的挑战和机遇。

      世界经济复苏在面临着上述两大挑战和机遇时也正在酝酿着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提出了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新发展模式,已成为信息革命后最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对生存环境影响提出的严峻挑战,而且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将推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导消费模式的重大转变,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信息、生物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概念,目前有多方面的表述和归纳,尤其在经济类型和产业构成上看,学术界曾经提出过一些新的概念,列举以下几种:

      一、发展低碳能源。低碳能源倡导开发和利用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新能源的发展模式,引导绿色消费的生活理念和行为,减缓对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的依赖和消耗。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石油煤炭开采和消费量的快速上升,已是造成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几十年是发展低碳能源的极好时机,通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减少开发和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寻求应用技术的创新和装备技术的提高,努力实现利用氢能和空气能等技术的突破,以造福人类社会环境。

      二、发展低碳农业。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曾对主要几个由农业引起的间接排放,如粮食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存储、加工和销售粮食所盖房子、处理农业和食品加工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估算,若折合成二氧化碳的话,排放量约为全球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发展低碳农业,通过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系统,可以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可以发展沼气,用沼气替代生物质能和煤炭,既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大大减少有机肥处理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此外我国又是世界上产生秸秆最多的国家,实行秸秆的综合利用,将秸秆变为饲料和肥料,化废为宝,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大量减少秸秆作为燃料废物处理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减免耕等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农业方式,能极大的增加我国的碳储量,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发展低碳农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三、发展低碳工业。工业是耗能和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又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发展低碳工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更为迫切。实际上,低碳工业在各行业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如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提高化工、钢铁、建材行业的集中度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节能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大大降低能耗,降低排放量。又如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消耗石油最多的耐用消费品,我国的汽车工业又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开发和应用电动、混动力等清洁能源以及氢能、空气能等新能源,在汽车工业上具有非常广阔发展前景。此外,还可以在发展高端的精密仪器上作出贡献等等。可以说,传统工业向低碳工业转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四、发展低碳商务。同传统商务模式相比,低碳商务大大降低了由传统商务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量。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商务活动逐步进入网络社会。特别是物联网的产生和大规模应用,又带动了信息产业的新一轮革命,不仅有助于低碳工业的发展,同时还引领电子消费和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时代。物联网已成为发展低碳商务的平台,随着物联网在人们商务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必然形成一种高效、低耗、低排放的物流形态。

      (作者任职于上海发改委)

      新能源: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共识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 王虎

      

      最近半年来,“新能源”这一概念在资本市场上风靡一时,“新能源”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也成了下一场技术革命的方向。随着这一概念的热炒,大江南北突然生长出许多与“新能源”有关的企业,成为了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在大洋的彼岸,奥巴马政府也大张旗鼓地抛出了“新能源”计划,提出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汽车燃料效率,支持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等等。一时间,能源这一老问题成了人们憧憬未来的希望,全球主要国家似乎在经济衰退、产能收缩的过程中集体遭遇了能源困境。

      全球范围内如此多国家之所以不约而同地将技术革命的目光聚向“新能源”领域,原因有四:

      首先,资本主义世界当前确实遭遇了“创新”困境,而重大的“创新”和技术革命正是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没有了“创新”,经济将趋于停滞。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蔓延的时刻纷纷将目光转向“能源领域”这一可能的技术革新地带,目的就是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也为处于危机中的人们带去一些光明的前景和信心。

      其次,前两次技术革命实际上都和能源有关。历史上的两次技术革新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尤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开拓出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有效地改造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深化了分工和生产的协作,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长期高增长。目前人们关注的新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替代能源”、“智能电网”以及“能量转储”,这些领域闪烁着前两次技术革命的影子,人们有理由给予期待。

      再次,新能源领域已积累了人类社会长期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现实的基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替代能源”就成了主要工业国家关注和发展的对象。例如德国的火力发电占比1960年代初为85%,而到70年代末就已下降到60%。与此同时,核电、天然气发电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核电从60年代中期起步,到70年代末核能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12%,天然气发电也从60年代初起步到70年代末,比重已上升至16%。

      最后,传统能源以及由于使用传统能源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危机确实已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是全球各个国家不得不面对和亟须解决的战略问题。研究表明,如果温室气体在近几年中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地球将在2015年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如果这一问题确实发生,那么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未来5到10年成为新能源领域获得突破性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新能源产业将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的技术努力。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也将成为本世纪的新增长点。

      而中国作为过去30年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国家,目前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之中,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引致的能源需求必将对全球传统能源的供给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中国目前可以在技术上突破的领域很多,包括电力、汽车、重工业和废弃物管理、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消费行为。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仍具有很多的抑制因素。如果中国能够尽早重视投入,并通过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动力,中国将有可能在迅速兴起的新能源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也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

      中国已现新经济曙光

      ⊙东吴基金投资总监 王炯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的教训使世界原有的高消耗增长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库茨涅茨增长遇到瓶颈,全球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全球共识是,经济增长要取得突破,一定会回归熊彼特增长,也就是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的增长。回顾历史,1850年到1897年带动全球增长的新经济是蒸汽和钢铁,后来转化为电力、汽车和化工,随后是电子与IT。这些不断的创新使得生产率大幅提升,社会财富持续增加。而对于中国来说,尽管自然资源总量尚可,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各方面代价也相当高。而中国最大的问题和优势都是人口,如果我国能够依靠体制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新经济,则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2009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年度《科学发展报告》,其中院士们对科学的价值与精神以及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做出了全方位探讨。综合科学界、经济界、企业界、政策界的多方面考虑,我们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未来10年的新经济发展包含三个特征:用IT技术全方位改造传统行业,用低碳技术全方位塑造新节能社会,提升消费能力调整产业结构。

      1、用IT技术全方位改造传统行业,将带来传统行业中优势公司的大发展。尽管信息技术已经有30年的发展,办公场所使用了大量的电脑,互联网也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仍然不够,比如汽车电子化与智能化程度还不够,楼宇、工厂等远称不上智能化。因此,任何企业,无论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优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的企业,未来10年仍然会有巨大的发展。在这个领域,中国企业有着后发优势,前沿技术并不重要,关键是寻找适合以及提升传统行业业务模式的技术。

      2、用低碳技术全方位塑造新节能社会,将带来产业的巨大结构性变化。2008年全球低碳经济行业中的上市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低碳行业收入仍大幅增长了75%。美国并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但美国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向,调整自己的投资结构,以便能够在低碳绿色经济中拔得头筹。并且在不断提高产品的碳标准壁垒,以便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

      事实上,低碳经济在我国也受到了政策的支持,我国已经认识到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

      对于低碳经济来说,尽管中国技术起步慢了一些,技术略微落后,但是基本上和全球处于同一起跑线,只要把握住先进技术,中国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机会不仅在于新能源和智能能源管理行业内的公司,传统行业也将迎来大洗牌。另外,各国未来均将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这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被充分利用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通过这个政策壁垒,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谁先启用新技术节能降耗,谁就能在碳竞争中取得胜利。

      3、提升消费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目前中国投资占经济比重过高,发展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这虽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也消耗大量资源,带来污染。同时这个增长并没有同比例地带来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迅速提高,这也有悖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本意。我们预期,随着各项国家政策的落实,未来消费占比会逐渐提高。这对投资者来说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美国60年代重化工业结束后进入消费时代,随后二三十年的大牛股多数都是基础消费品行业、健康行业、连锁行业、娱乐行业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沃尔玛、吉利、好时、AB啤酒、美泰玩具等等。随着未来10年中国进入消费时代,新的大牛股也一定会从细分消费领域出现。贵州茅台、张裕A等消费类股票的成长已经开始树立起中国消费类企业的标杆。

      展望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已定、曙光已现,新经济将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继续较快成长,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未来仍然是黄金时代。

      “绿色浪潮”来袭把握投资机会

      ⊙瑞琴1号基金经理 廖晓媛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普遍担忧。但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造就了新能源的机会,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扑面而来。2009年伊始,各路基金机构便不断对新能源板块进行增仓。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大宗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与国际油价的不断推升,更是增加了人们对新能源的渴望,同时也较大程度上刺激了对新能源的需求。

      

      低碳经济成为重要主题投资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别:(1)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 项目)等。

      首先是新能源板块。数字显示,作为新能源主打板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风电行业,近年来可以用“发展迅猛、前景广阔”来形容。从投资机会上来说,投资者要紧紧盯住龙头企业成长性。作为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核电板块,由于核电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则更为机构投资者看好。投资者应关注有一定技术门槛的核电设备制造业个股。从相关股票来看,与核电公司相关的上市公司有20余只,三季度整体表现强于大盘,盘中有明显机构资金持续介入的迹象,中核科技、东方电气等值得关注。

      走低碳经济之路,不仅仅只体现在新能源领域。清洁能源对于主流资金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新能源板块主流行业价值不断的挖掘,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可重点关注涉及镍氢电池和锂电核心资源或者核心技术产品的厂商,例如中信国安、中国宝安等。

      

      新能源投资面临的风险

      当前,不论是业内所认为的“结构性过剩”、“阶段性过剩”还是“相对过剩”,都不能掩盖新能源部分环节投资过热的事实。而这种短期内集中对个别领域的透支性开发,必然会导致其投资价值迅速降低。

      首先,政策风险。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网站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其中,“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最重要原料“多晶硅”,已经从《目录》中删除。此外,“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也已从“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删除。这次《目录》变化,明显反映出管理层担心新能源产业出现“绿色泡沫”,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就包括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多晶硅项目,并且其中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再作为新能源项目进行批准。

      其次,技术尚不成熟。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新能源的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且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原有技术被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公司在选择发展道路上面临较大的风险。

      再次,市场风险。进入四季度市场资金面偏紧,创业板不断发行及年末资金回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上行。加之前三个季度,能源板块整体涨幅偏大,近百只股票整体涨幅超过大盘10%以上,不可否认新能源行业的整体估值已经过高,因此在四季度有强势表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特别要注意股价过度上涨带来的下跌风险。

      本版编辑 赵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