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广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上市公司
  • 12:财经海外
  • 13:观点·专栏
  • 14:公 司
  • 15:公司纵深
  • 16: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纵横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09 10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的生存法则
    政策性森林保险正式启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
    银监会发布指引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
    创业板续审 三公司下周一上会
    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应承担侵权责任
    巨力索具、安徽司尔特IPO下周一上会
    保监会调整内设机构
    陈东征:创业板上市首日切勿盲目追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的生存法则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张新法
      □作者 张新法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

      研究总监、宏观分析师

      寻求高风险下创业板市场的生存之道至关重要:一是要合理评估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与风险;二是要理性预测创业板公司的发行和上市风险;三是充分认识创业板二级市场的交易风险。

      今天,中国创业板市场首批28家公司就要集中上市交易了。然而,摆在广大投资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参与创业板二级市场的投资与交易呢?在投资与交易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点什么?也就是说,如何才能避免参与一场“鸿门宴”?寻求高风险下创业板市场的生存之道至关重要。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三大生存法则。

      一是要合理评估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眼下,媒体一直在鼓噪纳斯达克市场中微软、英特尔、苹果等成功案例,这很容易让人忽视创业板市场所潜藏的巨大风险。上世纪90年代网络泡沫破灭时,有多少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辉煌之前就已匆匆谢幕(退市),导致无数投资者的“血本无归”。

      对投资者来讲,眼下可能要更多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的自身风险,这主要包括:一是技术失败风险。因为,新技术能否升级换代和经得起市场考验、产品生命周期长短,都将影响技术的产业化是否会失败;二是经营风险。在创业板公司中,普遍存在着过于依赖单一产品或单一客户群体等问题,经营模式过于单一潜藏了很大的经营风险;三是“轻资产”的风险。创业板公司一般没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物,一旦经营出现恶化,往往很难渡过难关,甚至还将面临退市;四是经营业绩易出现大幅波动。由于这些公司的存续时间较短,缺乏可靠的业绩比较基准,经济业绩容易出现大幅波动,从而会影响公司股价波动。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自身风险释放有一个过程,这需要我们“静待其变”。所以,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合理评估投资这些公司的机会与风险,这是最首要的生存法则。

      二是要理性预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和上市风险。事实上,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还体现在上市公司发行和上市环节上。首先,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风险。从28家公司发行情况来看,平均发行价25.43元/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55.7倍,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远远超过了今年中小板20多家IPO公司水平;其次,发行人净资产急剧增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很难保持同步增长,这将导致发行人净资产收益率(ROA)等盈利指标下调;再次,高市盈率导致募集资金远超计划,创业板公司将面临资金管控能力和投资冲动的双重考验,其监管风险不容小视。

      鉴于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非常高,维持高市盈率就必须获得企业高成长性的有力支撑。但从这些公司未来三年盈利预测统计来看,这28家公司的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21.44%,表明部分公司已处于成长后期或成熟期,高发行市盈率甚至已透支了未来1-2年甚至3年的业绩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讲,高市盈率将遏制部分公司股价上市后的上行空间。

      因此,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还未上市就已暗藏了一定的发行和上市风险。仔细评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和上市风险,是回避风险的又一生存法则。

      三是充分认识创业板二级市场的交易风险。其实,创业板市场固有的风险还表现为包括首日上市交易炒作在内的市场爆炒、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这些都是创业板市场交易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

      因此,投资者参与创业板二级市场交易时应当做好功课,尽可能回避交易风险,调整交易策略。一是要认真阅读招股说明书。特别是要重点阅读招股书的首页、重大事项提醒、风险提示等内容,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属专业、行业及其竞争优势,避免买卖那些“看不懂、不了解”的公司。

      二是要熟悉创业板的交易规则。其中,包括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日上市股价监控规则。对广大投资者来讲,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纳斯达克市场一样,中国创业板市场也将实行直接退市制度,这就意味着有的投资者将可能 “血本无归”。

      三是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建议目前先以“观望为主”,谨慎参与。千万不要一味地想抱个金娃娃,而是要多看到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

      尽管创业板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着较多的投资机会,但眼下我们还应多关注其潜藏的投资风险。就目前而言,投资者仍应以谨慎为主,不要被绚丽的财富神话所迷惑,坚持合理、理性的投资筛选原则,这是在创业板市场投资交易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