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广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上市公司
  • 12:财经海外
  • 13:观点·专栏
  • 14:公 司
  • 15:公司纵深
  • 16: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纵横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09 10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3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3版:观点·专栏
    全球宏观政策走向
    “有进有退有协调”
    期待创新制度培育创新企业
    我国“城市病”来势汹汹
    不能总把创业板
    与融资连在一起
    针眼小的窟窿会引来斗大的风
    超募资金如何掌控煞费心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超募资金如何掌控煞费心思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皮海洲
      ⊙皮海洲

      

      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的超募现象非常突出。如何充分发挥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发展,自然引人关注。本月15日,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规定超募资金应同样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而且应当投资于公司的主营业务,不能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深交所同时规定,公司最晚应在募集资金到账后6个月内,做出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对外披露。

      本周一,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在发布上市公告书时,有22家公司对超募资金提出了相关使用计划。效率之高,令人惊讶。笔者以为,如此急急忙忙地制订出超募资金使用计划,似有应付深交所“最晚在6个月内做出超募资金使用计划”这一规定之嫌,令人担心超募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就《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而言,规定超募资金应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而且应当投资于公司的主营业务,不能用于证券投资等,这显然是为超募资金的安全负责,这样的规定,对于风险承担能力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很有必要。而深交所为制订超募资金使用计划定出期限,是希望有关公司能够切实做好调研工作,为超募资金找到一个好的投资去向,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负责。

      本来,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总体有限,如果排除圈钱心理,从企业的稳步成长来说,1亿融资就足以满足这些企业正常需要。而28家公司平均的融资计划为2.4亿元左右,这说明这些公司已充分考虑了今后几年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今这些公司又要面对超过募资计划的超募(平均每家超募约3亿元),很多企业不仅发展规模难以接受这种爆炸性的膨胀,而且在经营管理上也很难跟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拿出一个可行的超募资金使用计划出来,恐怕光是调研时间也许都不止6个月。但令人诧异的是,仅仅在一个月内,就有22家公司把这一庞大的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给敲定了,这就不能不让人对这些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担心。

      超募资金的使用,最要紧的是注重安全性。中小企业合理运用资金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合理使用计划中的募资需要时间,合理使用超募资金更需要时间。因此,规定创业板公司最晚在6个月内拿出募资使用计划的做法,笔者以为是值得商榷的,而在一个月内闭门造车,造出一个募资使用计划出来,更是可疑的,是对超募资金不负责的表现。若按此计划执行,很可能导致盲目投资,滥用超募资金,它给企业带来的只会是企业损失的增加。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超募资金放在银行里吃利息。

      当然,《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提出6个月的时间规定,有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的考虑,但强制企业把超募资金使用出去的做法是欠妥的。超募是市场的选择,上市公司是被动的。所以,要提高募资的使用效率,关键还是要控制出现超募现象。或者控制新股发行价格,或者控制新股发行数量,将募集资金控制在发行人需求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