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广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上市公司
  • 12:财经海外
  • 13:观点·专栏
  • 14:公 司
  • 15:公司纵深
  • 16: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纵横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09 10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3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3版:观点·专栏
    全球宏观政策走向
    “有进有退有协调”
    期待创新制度培育创新企业
    我国“城市病”来势汹汹
    不能总把创业板
    与融资连在一起
    针眼小的窟窿会引来斗大的风
    超募资金如何掌控煞费心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待创新制度培育创新企业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益 智
      ⊙益 智

      

      创业板开始交易,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期待中的两件大事: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中的一只鞋已经落地。可能为了表达对另外一只鞋的期盼与信心,沪深股市的期货概念股也因此爆炒了一把。

      创业板的投资者是重新经过登记的,即声明知道这个市场具有很大风险,并且签字画过押的。但是从我国创业板公司上市条件来看,所蕴含的风险其实没有太本质的差别。所以也可以说,现在开板的创业板实际上是迷你版的中小板或者主板,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发行时市盈率更高些,退市机制更直接些罢了。这与当初曾经培育过微软、网易等公司的美国创业板——纳斯达克,完全不同。

      不过话又说回来,纳斯达克市场走到今天,门槛和监管经常在变,我们只是在目前的历史阶段学到了现在已经变样了的纳斯达克市场的部分特征。实际上,在1992年前纳斯达克市场实行的是做市商制;2007年后纳斯达克是交易所制;中间有15年是过渡时期。当年纳斯达克的门槛很低,那时有一则广告:任何企业都能在这儿上市!硬性标准最初只有一个:拟上市企业要持续存在12个月以上。从1971年开盘到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纳斯达克市场30多年表现平平,指数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低于千点,后来是在互联网产业化与信息高速公路的驱动下崛起的。1996年强势突破千点大关;而后不到4年指数像过山车一样越过5100点后,18个月内跌回1200至1300区间。在此过程中,监管越来越严,门槛也越升越高。到2007年10月纳斯达克升级为交易所之后,监管标准与纽约交易所就相差不多了。

      但是,创业板毕竟是以扶持创新型企业为己任的,微软就不提了,纳斯达克当初让新浪上市的时候不但没有利润,而且甚至没有销售收入,上市多年后,新浪才找到了自己的盈利点,成长为一家著名公司。在过去的黄金十年里,纳斯达克帮中国孵化了一批高科技、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如今开板的中国创业板,以如此苛刻的条件是否能够挖掘出真正的创新者?抑或只是支持一些小企业呢?我们对创业板的期望是创新,而不该偏重关注其盈利性和稳定性。

      那么,创业板有哪些创新的制度可以期待呢?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创业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实行板内股票的T+0交易,并适度扩大涨跌停板幅度限制,比如设为正负15%或没有限制,与香港等海外市场接轨,以提高市场效率。甚至也可以对板内股票实行几乎被遗忘了的融资融券试点,鉴于目前创业板规模不大,即使有啥问题,波及范围也不致太大,总比现在这样把以前所做的许多工作无限期搁置要强些。环视周遭,也只有创业板能有上述创新。

      至于发现和培育创新企业的功能,我觉得更应该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或称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模拟纳斯达克的成长历程,与此同时也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小公司。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我国三板市场建设正处于不断“扩容”阶段。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有望扩大试点,逐步推广到其他52个高新区,成为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在此过程中,一些有特殊政策支持的区域的确可以研究相关倾斜措施,抓住真正的创业板发展契机。比如,上周我在致公党中央主办的武汉建设两型社会发展论坛上提出,武汉城市圈不妨利用政策的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场外交易市场,实现私募股权投资中心与新三板市场的融合发展,通过资本之手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金融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