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的明星传奇
⊙富国基金 李笑薇
尽管只有30多年历史,量化投资领域的著名人物却多与学术界有着不解之缘。从50年代Harry 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到60年代William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再到70年代Fisher Black,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的选择权定价模型,这群象牙塔里的书生,投身实务金融,并用手中的模型改造了投资哲学。但是,学术上的成就能否带来实用价值?那些艰深的理论,华尔街能用上吗?
推动量化投资走向应用的第一人叫约翰?麦奎恩。他利用美国富国银行的信托投资平台建立了第一个定量投资系统,并于1971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支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这一平台经不断改进演变成为今天世界上第二大投资管理公司——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量化投资的最初尝试曾被称为投资“革命”,而巴尔·罗森伯格(BarrRosenberg)则被认为是将这场革命引向成功的领导人。罗森伯格在投身实务界之前是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研究数量经济学。
1973年,罗森伯格成立了地下室中的一人公司——巴尔·罗森伯格管理公司,其后发展成为定量投资界众所周知的BARRA,并将他们的风险管理模型卖到了全世界。BARRA 每年在风光秀丽的加州圆石海滩举行投资研讨会,成为定量投资思想传播的讲坛。
近年来,一位叫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的投资家则令量化投资引起了广大公众的注意。他管理的大奖章基金1989到2007年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5%。而股神“巴菲特”在同期的平均年回报大约为20%。西蒙斯认为模型较之传统定性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对冲基金经理,凭借他的神秘模型以及掌管的大奖章基金,成就了华尔街近年来最另类也是最神奇的投资神话。
作为一名量化投资的从业人员,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为投资人创造财富。这一幸福感,对我而言,不论在斯坦福攻读博士学位时,还是在BARRA搭建中国风险模型时,抑或是在巴克莱从事泛亚洲区量化基金管理时,都有很深的体会。如今,加盟富国后,我希望能将量化投资带来的收获与国内更多的投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