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0:股民学校
  • 11:信息披露
  • 12:路演回放
  • 13:数据大全
  • 14:数据大全
  • 15:数据大全
  • 16:数据大全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1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基金·焦点
    三季度基金业资产规模座次排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季度基金业资产规模座次排定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四大集团军俨然成形,大佬垄断地位遭后起之秀冲击

      上周,随着基金公司3季报披露完毕,各家基金公司根据季报披露的资产规模排名尘埃落定,基金业四大集团军俨然成形。

      基金业发展十余年,经过各方面“搏杀”,基金业的大佬奠定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江湖地位”,但正逐渐受到后起之秀的威胁。

      位列第二集团军的基金公司没有明显的缺点,各基金公司又各有其制胜的“独门秘籍”,其竞争可谓异常激烈。

      能否迈过“200亿元”这个坎,对于第三集团军的基金公司来说,则是能否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因此冲规模成为其首要目标。

      而就第四集团军的基金公司来讲,或许更应该考虑的是小基金公司的生存之道,即便这一集团军黑马频出,但多数只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多数公司发展思路亟待调整。

      ⊙本报记者 吴晓婧

      第一集团军:

      大佬垄断地位被削弱

      基金业发展十余年,行业领军者俨然成形,但随着基金业后起新秀的迅猛发展,基金业大佬的垄断地位正逐渐被削弱。

      从3季度基金公司资产规模排名来看,华夏、博时、嘉实、易方达和南方基金5家基金公司入围 “千亿级”俱乐部,毫无争议地成为基金行业的领跑者,5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共计6976.67 亿元,行业占比近三分之一。广发、大成、华安、交银施罗德以及银华基金紧随其后,资产规模均位列前十。

      对比2004年末的数据可以看出,基金大佬的垄断地位正逐渐被削弱。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末,规模前五的南方、华夏、华安、博时和嘉实资产管理总规模为1409亿元,几乎占去当时基金业的“半壁江山”。

      毫无疑问,基金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削弱龙头基金公司垄断地位的重要原因,各路资金均对基金业这块诱人的大蛋糕“虎视眈眈”,目前等待成立批文的基金公司就多达12家,其中包括纽银梅隆西部、国金通用、浙商基金、中英基金、平安大华等。

      此外,后起新秀的迅猛发展也是削弱基金大佬垄断地位的重要原因。基金业早已不再是“老十家”基金公司一统江湖,十年来的发展史,曾经的基金业大佬不乏沉寂的,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老十家”也仅剩下6家。

      不可否认的是,隶属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交银施罗德依靠其强势的渠道背景,以及稳定向好的业绩,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2005年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基金,今年3季度资产规模达到598.86亿元,排名第9位。此外,2001年成立的易方达基金其资产规模在3季度已经以微弱优势超过南方基金,达到1112.30亿元,排名晋升1位到达第4名。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基金近年来奠定了其难以撼动的江湖地位。天相统计数据显示,3季度华夏基金资产规模遥遥领先,达到2322.12亿元,是资产规模排名第2的博时基金的1.8倍。3季度,华夏基金新发指数基金的资产规模就高达244亿元,而60家基金公司中,多达一半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在240亿元之下。

      第二集团军:

      排名争夺战越发激烈

      位于第二集团军的基金公司特点是:销售渠道、公司品牌以及基金业绩并非样样拔尖,但均没有明显的缺点,各基金公司又各有其制胜的“独门秘籍”,因此,这些基金公司的资产排名争夺战,更显得异常激烈。

      3季度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但未进入前10的基金公司共计4家,包括上投摩根、汇添富、融通基金和富国基金。此外,资产规模在400亿到50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计8家,其中包括景顺长城、鹏华、华宝兴业、工银瑞信、诺安、国泰、长盛和长城基金。资产规模在200亿元到40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计10家,包括中邮、兴业全球、海富通、光大保德信、建信、招商、国投瑞银、泰达荷银、长信和中银基金。

      上述22家基金公司组成了基金业的第二集团军,其资产规模排名在3季度实现了大腾挪,沉寂者有之,崛起者亦有之。

      3季度,上投摩根资产规模退出行业排名前十,位列第11位。曾经一度发展迅猛的基金公司,近年来人事动荡加剧,基金投资业绩也开始整体出现徘徊,3季度多只基金更是遭遇大幅赎回。

      此外,富国基金资产排名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由2季度末的第11名下滑3名至第14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大幅缩水将该公司的资产规模排名拉下较多“身位”。即使富国基金在固定收益类投研能力具备良好口碑,但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整体大幅缩水的大背景下,其产品也难逃赎回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富通今年来旗下基金业绩较好,尤其是海富通海外精选大幅领跑QDII基金,但海富通却“尴尬”地遭遇了较大规模的赎回,资产规模由2季度末的第20位下降至第25位。分析人士认为,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投资者“获利了结”或“回本撤出”等心理因素导致。

      此外,汇添富今年来发展迅猛,资产排名上升4位,列在第12名,除了该公司旗下基金业绩稳定外,3季度该公司成功发行了上证综指基金成为其排名“跃升”的关键因素。

      此外,国泰基金和兴业基金均凭借其令人信服的业绩实现了资产规模排名的上升。其中,国泰基金资产规模排名上升了3名,3季度该公司旗下7只偏股型基金均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增加。此外,业绩一直稳定靠前的兴业全球资产规模排名也上升了2名。

      第三集团军:

      200亿元!急需迈过的坎

      “200亿元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是迫切想要迈过去的一个坎,资产规模达到200亿元,可以办专户、可以申请QDII,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这的确是一个‘质的飞跃’。”一家合资基金的副总这样说。

      据悉,申请专户资格和QDII资格据需要基金公司净资产应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则是,近一个季度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3季度资产规模在100亿元到200亿元之间的基金公司共计8家,这一数据环比减少了2家。其中,中海基金、友邦华泰和国海富兰克林资产规模均在150亿元之上,万家、泰信、申万巴黎、银河以及信诚基金的资产规模则不足150亿元。

      据统计,上述8家公司中,已经拥有专户业务资格的只有中海、友邦华泰和国海富兰克林,上述3家基金公司在获得专户资格后,其资产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

      事实上,专户“一对多”的开闸,成为今年基金业最吸引眼球的词汇之一,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将进一步加剧基金业的贫富差距,及早获得专户资格,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期,QDII基金的审批再度开闸,迈过200亿元这道坎,对基金公司而言则更加迫切。

      对于资产规模接近200亿元但尚未获得专户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而言,突破规模瓶颈的两个现实方法就是发新基金和加大持续营销力度。据统计,除去申万巴黎和银河基金外,包括万家、泰信以及信诚在内的3家基金公司在3季度均有新基金发行。

      此外,由于新基金发行审批速度难以掌握,部分基金公司对于存量管理也相当重视。

      据了解,除积极申报新产品并做好新基金发行外,上述某家基金公司领导近期要求各片区渠道经理加大拜访机构客户的力度,力图增加旗下基金的规模,早日冲过200亿的规模线,从而可以尽快申请到专户和QDII资格。

      第四集团军:

      夹缝中何以求生存?

      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成为业内的殿后军团。这一数据由2季报时的18上增加到20家,行业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堪忧的是,上述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在3季度缩水十分明显。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3季度资产规模低于100亿元的20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共计1131.14亿元,环比减少了107.91亿元,降幅达8.7%。其中,包括东吴基金、浦银安盛、金元比联和农银汇理在内的4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缩水超过2成。农银汇理成为3季度缩水最多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由2季度末的111.98亿元直线下降至62.31亿元,环比减幅高达44.35%。

      此外,资产规模低于5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计8家,包括天弘、金元比联、中欧、民生加银、摩根士丹利华鑫和浦银安盛等在内的6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不足40亿元。而40亿元资产规模对基金公司来说,是公司的盈亏平衡线。

      也即因此,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基金业,小基金公司如何立足,提升业绩成为其关键之所在。但是,人才匮乏、投研力量不足却是多数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差、份额缩水最根本的原因。即使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能够凭借天然的渠道优势,取得不俗的新基金首发规模,但基金产品最终还是需要靠业绩说话的。

      以农银汇理为例,3季度农银汇理旗下三只基金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净赎回,三只基金的总份额由报告期初的98.53亿份缩水到报告期末的55.82亿份,净赎回高达42.71亿份,净赎回比例约为43.35%,3只基金在报告期内无一跑赢其业绩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农银汇理成长在股票型基金发行低迷的2008年、偏股型基金平均的募集份额仅为10.72亿份的情况下,创下了高达68.43亿份首募成绩,居2008年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榜首,而3季度末,该基金份额仅为14.17亿份,与首发规模相比,缩水比例近8成。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时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发行份额可以远超市场平均水平,但从历史情况来看,多数新基金份额都会回归到合理区间,尤其是在业绩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份额缩水则会更加厉害。

      不过,第四集团军中也不乏“黑马”基金公司。例如,新华基金由于今年来业绩表现十分抢眼,2只老基金资产规模均有所增长,加上3季度1只基金,新华基金得以成为3季度资产规模增长比例最大的基金公司,增长比例达到211.34%,排名由2季度的倒数第二大幅提升了9名,位列行业第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