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产权信息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1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四大行反弹 10月新增贷款或仍高增长
    冰火两重天:创业板影响趋淡 主板独行
    李毅中的警示
    招商证券今起招股 募资将超百亿
    今日关注
    陈奂生再进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陈奂生再进城
    2009年11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纬地
      ■边栏边鼓

      事隔很多年,陈奂生又要上城。上一次,他被作家高晓声安排在5块钱一夜的招待所,这一次有可能会在城里买一套房,被城市化。

      房产专家和开发商一直在预言这样的时刻,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将使大量农民进城,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有报告称,要不了几年,中国就会有10亿人住在城里。

      在这样的理论鼓舞下,有人预测,北京、上海的房价至少涨一倍,高端项目很可能突破每平方米30万元,上海外滩的房子每平方米只卖5万元会挤死人的,要卖到50万元。

      且不论这种预测有没有意义,先来看看陈奂生,面对比皇宫还要贵的住房,他是否愿意被城市化。西方城市化的前提是,农民通过卖土地获得财富增长,然后进城拉动消费。但在中国,有好事者算过一笔账,像陈奂生这样耕种三亩地的农民,在北京或者上海购买一套说得过去的商品房需要几百年。

      在城市化预期下炒作天价房的高收入者肯定不是住房的最终消费者,他们等待根本没有购买力的农民前来解套。这个悖论隐藏的问题是,高房价增加了城市化的成本,甚至延误城市化的进程。1996年到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44%,此后呈下滑态势,到2008年只有0.8%。

      前面的专家说,外滩的房子卖到50万一平方米就把全世界的富人聚来了,等这些人老了,自然会把房子卖掉,到外地买个便宜的过日子。也就是说,当陈奂生跟着中介跑到外滩看房子,原先的富人却悄悄地进了村,在陈奂生的家乡清风明月,享受“去城市化”的好处。

      这出戏还没有完。专家说,当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现在是45.7%),土地的开发性溢价和房产的交易性溢价基本消失,房价就会大幅下跌。我的天!陈奂生奇迹般地做了城里人,正在努力学习高档马桶的使用方法,卫生间就跌成了茅厕。

      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继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用城市化推高房价,琢磨着如何赚陈奂生的钱,无异于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