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很多年,陈奂生又要上城。上一次,他被作家高晓声安排在5块钱一夜的招待所,这一次有可能会在城里买一套房,被城市化。
房产专家和开发商一直在预言这样的时刻,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将使大量农民进城,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有报告称,要不了几年,中国就会有10亿人住在城里。
在这样的理论鼓舞下,有人预测,北京、上海的房价至少涨一倍,高端项目很可能突破每平方米30万元,上海外滩的房子每平方米只卖5万元会挤死人的,要卖到50万元。
且不论这种预测有没有意义,先来看看陈奂生,面对比皇宫还要贵的住房,他是否愿意被城市化。西方城市化的前提是,农民通过卖土地获得财富增长,然后进城拉动消费。但在中国,有好事者算过一笔账,像陈奂生这样耕种三亩地的农民,在北京或者上海购买一套说得过去的商品房需要几百年。
在城市化预期下炒作天价房的高收入者肯定不是住房的最终消费者,他们等待根本没有购买力的农民前来解套。这个悖论隐藏的问题是,高房价增加了城市化的成本,甚至延误城市化的进程。1996年到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44%,此后呈下滑态势,到2008年只有0.8%。
前面的专家说,外滩的房子卖到50万一平方米就把全世界的富人聚来了,等这些人老了,自然会把房子卖掉,到外地买个便宜的过日子。也就是说,当陈奂生跟着中介跑到外滩看房子,原先的富人却悄悄地进了村,在陈奂生的家乡清风明月,享受“去城市化”的好处。
这出戏还没有完。专家说,当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现在是45.7%),土地的开发性溢价和房产的交易性溢价基本消失,房价就会大幅下跌。我的天!陈奂生奇迹般地做了城里人,正在努力学习高档马桶的使用方法,卫生间就跌成了茅厕。
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继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用城市化推高房价,琢磨着如何赚陈奂生的钱,无异于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