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主持 于勇
金融危机2008年横扫全球,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率先触底反弹,全球各个国家经济开始稳定,并逐渐复苏。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没有深度波及中国资本市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毫无疑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过去的金融市场秩序,也给各经济体金融市场的此消彼长提供了机会。目前中国是最大也是最为亮眼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全球发达国家所聚焦和期待的开放发展中的重要金融资本市场。或者可以说中国是金融危机一个潜在受益者。
一般而言,国际资金的流向符合以下偏好:一是经济复苏较快的经济体,良好的基本面和较快增长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例如新兴市场;二是被低估但相对安全的市场领域,比如石油、矿产等资源类的大宗商品市场;三是货币被低估的市场,存在资产升值的可能。从此意义上来说,中国符合所有三条资金流向的偏好。
因此,这一次金融危机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下是未来几年值得关注的三个主要趋势。
中国希望到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制造基地。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仍坚持推行金融改革,在过去几个月也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5月份,中石油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发行美元债券的非金融企业,是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更多公司加入这一行列,将会形成一个以交易方式吸收美元进入中国的重要机制。所筹资金可以用于支持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活动,而不是兑换成本地货币。
上海市政府也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批准外国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在市值排行全球前20大的企业中,中国拥有5间,同时还拥有无数的成长型公司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其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将在全球实现“金融重心明显向东方转移”。
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担心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将导致通胀率上升和美元贬值,因此正在调整债券到期日并将资金转出机构债券,同时增持期限为一年或以内的短期债券。总体而言,尽管其储备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继续买入国债。在逐渐降低储备投资组合的信贷风险的同时,中国对商品的投资也逐渐增加。此外,中国也正积极促进人民币在作为区域贸易结算货币方面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呼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提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可以推断,中国正热切期盼人民币成为SDR定价的篮子货币之一,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不过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不是一步完成全球使用,而是先区域化,逐渐全球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坚定了“走出去”的步伐。部分中国企业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契机,已经开始走到国际收购兼并的前沿,开始转变为跨国公司。并购已经成为主流。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发达国家流动性短缺,其不仅波及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还开始波及它们的实体经济。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约束,首当其冲的是中小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资金链断裂,这些企业急需通过股权转让解决资金问题。这正好与我国企业投资需求形成互补,我国企业手里有资金,但缺少技术、品牌和市场,通过股权投资,参股或购买世界一流企业,可以使我国企业有机会分享其技术品牌和市场带来的利益,也可以从中学到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的东西。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中国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系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