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奖背后的制度思考
2009年11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欢
千呼万唤始出来。河南3.6亿巨额彩票神秘中奖者近日现身,在领走巨奖的同时,也将先前关于巨奖的种种传闻一扫而空。
回顾本次事件,关于领奖人身份的猜测仿佛日本导演黑泽明笔下的《罗生门》,管理部门、安阳市民以及关注此事件的众多网民莫衷一词,直到最后中奖者身份水落石出。但无论“彩票门”的版本多么眼花缭乱,其实与其他相似的公共事件并无两异,事件一经曝光,公众舆论便一边倒地站在相关部门的对立面,阴谋论、内定论信手拈来,挥之不去,直到谜团的最后揭开。
扩大到整个经济生活,我们每天也被这样不信任的气氛所包围。当某些权威部门发布数据或澄清相关事实时,市场就会本能地质疑这些声音,更有甚者戏谑式地将之作为决策的“反向风向标”。而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的不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司公告,而是捕风捉影地打听所谓的“内幕信息”、“机构动作”,俨然预设了资本市场是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与机构之间的财富游戏。
市场经济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信任经济,市场经济活动就天然包含着种种制度成本和“摩擦成本”。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如果对显性的外在制度不加以遵守和信任,势必会求诸于寻租来获得好处,这就大大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摩擦成本,降低了市场运行的效率。市场微观主体之间如果不加以信任,只将交易活动当做“一次性博弈”,则会通过欺骗等手段来获取好处,个人的“理性”最后会演变成集体的“不理性”,降低社会的“整体收益”。
亡羊补牢,未为晚。3.6亿巨奖带来的不该只是对一个一夜暴富者的猜疑和钦羡,借以契机,重燃各方对市场诚信建设的关注,则为之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