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增长持续创下新高,近期市场关于通胀的预期不断升温。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6日在2009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综合对比影响通胀的各种因素,明年我国发生传统意义上的通胀威胁不大。
李扬认为,目前可能影响物价向下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社会总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可能导致物价向上的因素有三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个别农产品可能供不应求和货币信贷增长较快。
但他指出,产能过剩的基本倾向可能强于货币信贷增长较快的因素。总体上来说,未来发生传统意义上通胀的威胁不大。
有必要指出的是,近期提出通胀威胁不大的经济学家远远不止李扬一个。高华证券特别顾问宋国青6日也表示,短期内国内通胀压力并不是很高,由于政府在三季度实施了宏观调控,货币供应量环比大幅度减少,四季度通胀率应该会显著下降,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通缩。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则认为,1998年以来,货币因素对物价增长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推动物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冲击。近期CPI环比增长仅是因为食品价格反弹引起,明年物价增长将会出现回升,但不会形成明显的通胀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认为明年传统意义上的通胀威胁不大,但李扬指出,未来通胀现象可能更主要表现在资产价格方面,迄今为止还不能找到有效手段对其进行调控。
“采用传统的手段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非常大剂量也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并且对实体经济和其他部门会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因此资本市场调控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他指出。
王小广也表示,中国目前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实缩虚胀”,即实体经济价格(CPI)紧缩而资产价格大膨胀,这会导致之后经济增长持续偏慢或出现长时间较深的调整。因此当前应把价格调控的重点由重点控制通货膨胀转向重点加强对资产泡沫的监控上;防通胀主要是防止外部冲击,因此调控物价重点是监控和调节两大核心农产品(粮食和猪肉)的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