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报道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即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这只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针对中国的冰山一角。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7日在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上介绍,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各经济体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中国,“毫不意外”地成了这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针对目标。姚坚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致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中国因此深受其害。”“特别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在增加。”姚坚说。统计显示,今年1-9月,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虽然数量同比下降6%,但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639%。而且,在今年9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共召回7个国家和地区产品15次,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6次,占被召回产品总次数的40%,居第一位。
欧盟也不甘“落后”。自7月下旬以来,欧盟先后对中国的钢盘条、无缝钢管、葡萄糖酸钠、钢索、铝合金轮毂等发起了多宗反倾销调查。用欧盟委员会官员的说法,欧盟地区“几乎所有行业”都提交了要求对中国商品加征保护性关税的申请。
面对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制造”如何应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认为,政府应建立一个反应迅捷的预警机制,一旦争端发生,则认真做好磋商或启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各项工作。而企业必须学会在规则下竞争。
相关报道详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