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海外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0:股民学校
  • 11:圆桌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QDII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1 9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QDII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0版:基金·QDII
    求解主动投资困境 QDII酝酿出海新浪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求解主动投资困境 QDII酝酿出海新浪潮
    2009年11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不知不觉间,一场新的QDII浪潮即将出现,而这次被动投资成为主流。

      最新信息显示,QDII产品的整体发展潮流已经出现了实质性变化,根据基金周刊掌握的消息,目前业内具备QDII资格的一线基金公司多数已将其的下一只产品锁定在指数基金甚至ETF产品上。而这股竞争热流,甚至波及境外主流指数提供商的主流指数。

      由下游的基金公司、至上游的指数公司乃至监管机构,一场新的QDII竞赛正在酝酿。

      ⊙本报记者 周宏

      瓜分指数大战

      MSCI、NASDAQ、道琼斯,恒生指数,这些内地股民经常耳闻的指数,或许很快会成为投资者组合中的实实在在的QDII产品。

      日前,鹏华基金公司宣布与全球指数提供商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的指数使用授权协议。而尤为让人瞩目的是,此次协议并非单个指数的协议,一举包括摩根斯坦利新兴市场指数、摩根斯坦利美国指数、摩根斯坦利欧澳亚远东指数等在内的6个ETF产品开发授权。

      换言之,目前尚在筹备首个QDII产品筹备之中的鹏华,已经一口气订购下了6个ETF的国内跨境产品的授权。这样的做法显然很不常规。

      鹏华基金公司副总裁曹毅表示,此举显示该公司正致力于进行境内外ETF基金产品的研发,旨在满足客户海内外资产配置的需求。由于ETF基金具有资产透明、流动性强、低交易成本的特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发展最为迅速的基金品种之一。

      但鹏华内部的QDII业务相关人士则透露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抢占跨境ETF的开发资源。

      “市场上知名的指数就这么些,谁先获得授权,这个指数的ETF开发资格就是谁的。我们提前布局,目的在于获得这些稀缺的指数资源。”相关人士一语透露玄机。

      事实上,类似的“跑马圈指数”的状况已经暗中进行了不少时间。

      早先,国泰基金管理公司此前和纳斯达克OMX集团合作,宣布将推出挂钩海外股指的基金产品——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

      南方基金亦宣布,已与标准普尔正式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市场独家开发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的指数化QDII产品。

      而华夏、嘉实、包括博时等公司的QDII合作团队据悉已经提前展开了ETF筹备工作,包括恒指ETF、道指ETF等产品已经被列入了相关公司和交易所的重点合作之列,成冲刺首批跨境ETF的重点候选者。

      从道琼斯、恒生指数到境外规模最大的指数产品MSCI新兴市场指数产品,尽管,QDII的第二轮产品发令枪都未响,但在境外规模较大、复制相对较容易的指数几乎已经被瓜分一空。

      主动投资困境

      而这样的状况,较之第一批的QDII创新则大不相同。

      有印象的人应该记得,第一批QDII基金发行的时候,业内主打的均是“主动投资”牌。无论是分享海外中国公司低估值的中国海外基金,还是号称全球内搜寻投资机会的全球精选,乃至某个地区专业投资的亚太优势,各类基金均打的是主动投资牌。其时的发行也异常火爆,从300亿到1000亿以上的申购,各路投资者对于QDII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

      但事实确是事与愿违,在2007年的最后两个月,QDII基金就遭到了被狙击的滋味。而此前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津津乐道“主动投资”并没有挽救这个亏损的命运。

      根据其时的记录,直到2007年10月26日,首批QDII基金短期内的“钱景”依然很美好。根据当时公布的净值显示,首批4只QDII股票基金的单位净值均在成立以来的最高位置。但是接下来的4周内却风云突变。在美国次债恶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股市开始狂泻,净值数据显示,自10月26日到11月23日,首批4只QDII股票基金的净值跌幅分别为12.32%、14.45%、14.51%和14.81%。此后,一路狂跌的QDII最多下跌过60%。

      而即便是全球市场的大幅反弹的现在,从2007年9月19日起算,南方基金成立第一只QDII基金,加上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陆续成立的3只QDII――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相继成立。首批出海的第一梯队4只QDII的收益率两年后的累计收益仍为负值。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投资者对于“主动型”QDII投资的失望情绪,也让更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更便宜的“BETA”

      对于2007年首批QDII的业绩梦魇,业内的总结有一个说法,“天时、地利、人和”皆失。

      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QDII在“人和”方面的弱点日益暴露出来。

      一家基金公司的老总私底下表示,尽管业内在发行QDII时候,都大力推荐自己团队的投资经验以及外方投资顾问的经验,事实上,业内能够熟稔地操作资产在全球投资的团队是少之又少。

      “你真的相信,仅凭国内的十来个人乃至20来个人,就真能完成全球投资机会的跟踪?”一个境外投资基金经理反问道。

      “全球那么多主要市场、24小时进行交易,即便是国内最大的团队,一个人要覆盖多少个市场?再举个例子,如果你不熟悉境外市场,那你会相信巴西的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够成功捕捉到中国市场的大部分投资机会么?”他继续问道,

      而QDII投资顾问所起的作用,又可谓少之又少,一些QDII基金经理表示,除了少数国外股东比较强势的合资基金公司外,大部分公司的外方投资顾问能够给境内QDII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至少在投资决策上,相当数量的QDII投资顾问提供的就是一纷纷投资报告而已。”

      由此,一些国内基金公司的从业者得出结论,与其自建团队,做成功概率不大的境外投资,不若直接引入国外的主流指数,做一个成本最低的境外指数投资者。

      由此,被动投资成为QDII第二波主流就不那么让人意外了。

      跨境ETF 仍有技术难关

      

      而在所有指数投资中,对于投资者来说,交易成本最低、流动性最好的指数产品则是ETF。

      不过,开发一个境外的ETF产品并不容易。直到现在为止,关于跨境ETF的技术问题,业内还没有太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ETF的估值折溢价问题。众所周知,一个上市型基金的产品要做到流动性好、交易活跃。必须保证其交易价距离其实际净值不能太远,这是任何一个ETF产品成功的先导。

      但对于目前筹备的跨境ETF来说,面临两大考验,首先是,产品市场跨时区导致的交易时间不匹配问题。由于国内还没有跨时区的金融产品,一旦该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则国内投资者无法达到实时估值的要求。

      对此,操作多档跨境ETF的法国兴业集团副总裁黄婉君表示,可以通过交易所每15秒公布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的方式来“指导”投资者根据此数据评估ETF价格是否偏离了其内在价值,并进一步指导其交易行为。她认为,这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区差异。

      但这个值的计算恐怕亦很难兼顾诸多市场因素。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的副总裁施晓廷也确认,跨境ETF价格不能及时反映其对应资产的价格,这个可能是目前境内投资者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另一方面,国内的外汇管制措施则可能形成更大的障碍。由于境内的一般机构和个人都不具备外汇额度,因此,ETF自身应有的套利机制,可能完全无法起效。

      对此,一家基金的国际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想到的变通方法是,基金公司可以允许国内投资者运用基金公司自己的外汇额度,代理投资者的买卖活动。但这其中,交易效率乃至利益冲突等种种都可能给产品带来障碍。

      “一切都是需要摸索的,但一切都会解决。”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