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力量在支持经济恢复方面一般都伴随着一定的负面效果: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推高了投资率,投资和消费比例将更加失衡,使得经济回升越来越依靠政府投资力量推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天量的信贷规模,引发人们对CPI上涨的担心,形成通胀预期。刺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结构性失衡问题,为下一轮产业过剩埋下伏笔,增加经济结构转型的难度。如4万亿投资大部分投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领域,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和资本密集化;钢铁、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国进民退潮流汹涌,民营企业生存困难等等。
正是基于上述现象的担心,自刺激政策出台后,批评的声音就没有停歇过。尤其在近期,随着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央行相继提高本国的利率,国内提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央行回收部分资金,引发外界关于刺激政策将陆续退出的猜测。对此,笔者认为,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增长规律来看,当前如果贸然、急骤地退出刺激政策,可能破坏复苏节奏,增大“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目前世界经济虽然逐步复苏,但也隐藏着发生二次危机的风险。从全球来看,除少数国家外,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都不会贸然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从国内最新经济数据看,连续三个季度的环比上升,只能代表经济反弹,而能否真正持续呈现上升趋势,谁也无法预料。再从经济波动周期规律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破坏力巨大,主要经济体受损严重,元气大伤,全球经济发展将经历相当长的低增长期,大部分国家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而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急速下跌、止跌、企稳、回升等4个阶段,目前经济增长基础还很不牢固,还需依靠国家政策来拉动。
至于今明两年通胀预期,笔者以为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通胀,无需过度担心。首先,粮食连续第6年增产,生猪、油料作物、棉花的生产能力均达到历史新高,食品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而国内大多数工业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无明显的短缺现象发生,商品价格将会保持基本稳定。其次,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就一直在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这种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而制约消费价格上涨。第三,资源、环境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运输费用等虽然有上涨动力,但由于受到政府管制以及市场供求影响,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第四,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可能因美元走弱持续上涨,但绝对水平不会超过2007年。预计2010年价格涨幅不会超过3%,属温和的上涨。
刺激政策当前不能退出,是说树的主干不能砍,但树的枝叶还需要及时修理。以笔者之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改进刺激政策:
投资政策方面,应适当降低政府投资增长率,扩大民间资本进入。例如加强对前期投资项目的梳理,重点推进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而对地方投资项目要严格审核和控制;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同时,出台鼓励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办法。
货币政策方面,应加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明年信贷过多、过少都将面临着一定风险,需要提前微幅调整信贷结构、信贷规模,如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放贷的“窗口指导”等,适当降低M2增长率目标和新增贷款规模,以在有效引导通胀预期的同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消费政策方面,应继续加大力度,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同时,还应在改善劳动就业状况、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促进消费的基础性工作上下苦工夫。
产业政策方面,应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区别对待,重心应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上。及时调控和引导过剩行业,通过金融、财税、产业、技术等方面的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而对于房地产行业,应加强供给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企业改革方面,应加快公益性和自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管制,充分发挥地方、企业、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