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批上市公司集中实施增发,而为了再融资的顺利推进,此类公司往往选择在申购日前发布利好以支撑股价以吸引更多投资热情,这样的“造势”现象近两周颇为集中。
昨日,某地产公司连续第二日封上涨停。自从公司近日宣布公开增发事宜获得证监会批准之后,公司股价已经连续多日强势上涨,成交量逐日放大。公司将于12日进行公开增发申购,而10日公司发布一则股权收购消息。将一房地产项目公司75%股权收入囊中,由于该项目规模可观且扩大了公司可销售面积,会对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果然,公司股价于当日再度冲击涨停,由于连续多日收于阳线,收盘价已经较之公开增发的价格溢价超过了28%。此前公司增发获批时股价已经大涨,多家机构也从二级市场大举加仓,而在此时公布正面的股权收购消息,则有望在消息面对股价造成一定支持。
这样的例子近期并不少见。由于前期市场回暖,久违的公开增发也逐渐露脸,前期此类再融资获批的公司都较为集中地在近期选择实施方案,为了能够吸引更多投资热情,在此之前发布利好造势也就成了惯用的手法。
今年11月初,某化工企业拟进行公开增发,而就在接受申购前一天,公司发布了全年业绩盈利的消息。而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仍为亏损,但在10月过去后,公司迅速做出了1至10月累计扭亏的报告,并且称公司全年营业业绩盈利。此段时间前后,公司股价走势也维持在高位,并且还一举创下了近期股价高点。而公司的公开增发也吸引到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参与,共有31只基金和6个社保基金组合联手包揽网下配售总数的97%,中签率也处于同期公开发行公司中较低的水平。
同样的情况还有于10月底实施增发的某医药公司。公司在公布了招股意向书后第二天便宣布了工信部对20吨抗流感原料药收储的订单,几乎同期公布的公司三季报还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业绩增长以及新增收储大单情况使得市场拥有了对公司业绩向上的趋势判断,而其增发结果也是基金几乎“包场”,复牌后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在遭遇了股市低迷时期增发“无人问津”的窘境后,公司为增发造势的冲动就大大增加,其方式多为公布经营方面重大利好以及积极数据,配合二级市场股价的推动,从而点燃投资热情,为成功增发助上“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