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F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09 11 1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市场新闻
    银监会:我国电子银行
    创新速度仍不够
    汇金公司或发行800亿元债券
    大宗商品进口锐减 “中国因素”是否褪色?
    发行不足两周规模已超60亿
    最大规模联接基金或将面世
    ■市场动态
    新基金扎堆发行博弈“差异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宗商品进口锐减 “中国因素”是否褪色?
    2009年1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苗 ○编辑 杨刚
      ⊙记者 叶苗 ○编辑 杨刚

      

      铜进口量减少、大豆进口量减少、铁矿石进口量减少……刚刚公布的10月份进口数据原本对于大宗商品是较大利空,但是外盘出乎意料地平静,伦敦铜价甚至还继续上涨。对于大宗商品市场来说,“中国因素”曾是今年的重大主题,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支撑着商品市场的价格,不过这一因素目前似乎正在褪色。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因素”的作用要分开来看。对于基本金属和其他工业品来说,目前主要受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流动性与美元走势占据主导因素,“中国因素”所代表的供需面确实已经淡出市场焦点;而农产品的依然有着“中国因素”的较强支撑,阶段性的进口减少只是外贸的正常现象。

      

      金属“中国因素”开始褪色    

      铜的中国进口数据历来是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海关总署周三公布,10月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26.3万吨,环比大幅下滑34%;废铜10月份进口26万吨,环比下滑36.6%。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数据表示中国需求出现了下滑,短期内国内供应比较充足。由于此前中国大量囤铜,目前有不少铜的隐性库存堆放在仓库、企业中。而进入9月份之后,进口铜就处于亏损状态,最近进口一吨铜要亏损2000元左右,因此10月份进口下滑是很正常的。

      尽管中国进口下滑,但隔夜伦铜依然上涨,市场对“中国因素”似乎视而不见。周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月铜收于6540美元,涨10美元。昨日沪铜收盘全线小幅上涨。主力合约CU1002收于51250元,涨220元,持仓减2898手至15.85万手,成交22.77万手。

      “中国因素在年初时功不可没,但现在减弱了。”长城伟业首席分析师景川表示,目前欧美经济也渐渐复苏,相当于接过了中国手中的“接力棒”,“否则中国的支持因素一消失,这些价格肯定会崩塌。”

      事实上,基本金属自身供需面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小。专家把影响金属的因素归为“三大主线”,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在维持;二是美元贬值的趋势尚未转头;三是流动性的宽松尚未改变。也就是说,影响金属的主导在于金融属性。隔夜伦铜之所以在盘中上涨较大,也是影响当时美元指数下跌。供需面产生的“噪音”被湮没在以货币领衔的金融因素主旋律之中。

      “虽然暂时微不足道,但也可能是在潜伏酝酿,”长城伟业机构事业部总经理李磊表示,一旦进口减少的趋势越来越强,而宏观面又出现松动,那么“中国因素”就会成为导火索。神策投资分析师陆承红也表示,一旦铜价出现下跌,那么中国国内的大量隐性库存将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流向市场,只是目前充裕的资金和金融属性让这一切尚未发生。

      

      农产品进口减少“另当别论”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大豆进口量为252万吨,降低至自去年4月以来的最低。但与金属不同,大豆的进口虽然暂时减少了,但却不影响“中国因素”对于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10月份的下降早在市场预料之中,因为现在中国将购买重点放在美国新豆,因此上个月的到港量下降了,” 长城伟业机构部副总经理张良表示,这种阶段性的下降只是外贸的正常现象,预计到12月大豆的到港量又会很大。“从全年来看,2009年中国的进口量还是很大的,要超过去年。”

      张良表示,农产品领域中,“中国因素”依然起着绝对的支撑作用,阶段性的进口减少对市场影响不大。另外,在南美大豆大幅增产的情况下,目前中国开始转向南美购买大豆,美国大豆吸引力下降,这或许将对美盘大豆价格产生影响,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因素”影响。

      另据了解,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也在减少。尽管10月份铁矿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仍有增长,但却比9月锐减近30%,至4547万吨,而9月铁矿石的进口量为6455万吨,曾创纪录新高。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铁矿石进口量环比大降,是以9月份的“超常”进口量作为参照的。如果按照季度来算,这个进口量也属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