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升还是不升,这是个问题。
全球贸易保护的巨浪,还有奥巴马的首度来访,让围绕人民币升值的鼓噪声不绝入耳。
仅从外电的报道看,全世界除了中国,几乎都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美国当然不用说了,欧洲央行的行长、日本的副财长甚至是巴西财政部的“一位人士”,都直接或是间接地表达了对人民币“低估”的不满。
汇率向来是个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是经济学家,更没有资格和能力来评说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笔者只是纳闷,为何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全世界的立场会如此“统一”?
或许也正因如此,本周的一个声音听上去格外让人振聋发聩。本周一在香港大学演讲时,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币的升值无法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平衡,反而会扼杀全球复苏。
面对一些媒体刁钻的发问,林教授的论述令人信服:人民币升了,美国消费者只会在进口商品上付更多的钱,即使不是中国商品,也会是其他国家商品。因为这些商品美国本土根本不生产。
即使是在其他国家货币竞相贬值之际,中国在危机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体现了大国的负责任。
林教授进一步指出,对中国来说,稳定的人民币对保持中国出口经济的运转至关重要,而这相应地会将经济的健康传播到其他国家。
在国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不在少数;但上升到“国际”和“世界”的层面,能像林教授这样为中国说公道话的却并不多见。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林毅夫当然要为中国说话。但这样的“说话”显然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智的基础上,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考虑。
联想到“说”与“不说”的问题,近期还有一个例子。上周末出席苏格兰G20财长会议时,中国代表团因为没有召开公开的新闻发布会,而引来很多中外媒体的猜疑。中方的“沉默”,也与那些和记者打成一片的西方代表团形成鲜明对照。
笔者也曾多次参与G20会议的报道,对中方一向低调和务实的作风略有体会。笔者认为,简单地将这归结为政策“不透明”太不负责,也与事实相悖。与能言善辩的“奥巴马们”相比,中国人一向崇尚“内敛”,讲求脚踏实地,不要动不动就说大话。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有时候我们似乎也不必过于低调。我们一直在说,要增大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发言权,不要总让美国、欧洲或是日本来评说中国的政策,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林毅夫出现在国际舞台,公平、公正、公开地发出中国的声音。据说有中国官员可能要到IMF任要职,这绝对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