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沪深B股市场出现历史上第三次的超大成交,沪深B股指数也大涨8.77%。两市周五单日成交量高达48亿元,仅次于2001年B股开放、以及2007年5月份B股暴涨前的成交量。在上两次大成交量之后,短期内B股均出现了持续行情;这次B股会否出现当年的翻版,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总体来看,中国B股的长期机会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其估值较全球平均水平低一半、B股投资者范围在新政策的推动下有望大幅延展;此外,人民币升值和M1、M2剪刀差的形成,又为B股注入了短期上涨的动力。而就经济周期的角度看,我们实际上还处在一个新循环周期的低点附近,这是我们可以长期看好股权价值增长的基础。
四重因素聚集推动B股市场爆发
目前B股较A股的估值依然要低50%左右,也就是说,假如A、B股估值趋于一致,这将意味着B股存在100%左右的升幅。从目前研究界的观点来看,大多认为A、B股长期看合并的机率非常高,但是短期内依然看不到非常明确的信号。
有别于主流机构的看法,笔者对于B股的推荐,最近几年一直在持续。从今年情况看以来、或者说近期以来情况看,关于B股的信息还是非常多,而且多对B股估值有正面提振。
其一、今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经营“买卖或代理买卖人民币特种股票”资格,可以看作是开放券商B股自营业务的信号。笔者认为,既然中金公司可以在B股市场进行自营或经纪业务,未来更多的券商将也有望进入这个市场。
其二、本周四,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这对于周四周五B股的上涨,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本外币兑换市场的扩大,意味着未来可以方便地从事B股交易的投资者范围将明显扩大。
其三、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汇率政策也有一个新的说法,大体是汇率可能扩大波动范围。也就意味着,人民币未来重启升值之旅的机率在加大。这会导致美元和港币进入相应的上海和深圳B股市场。
当然,我们不得不提的一点是,B股的性价比可谓全球第一。因为,它一方面具有很好的基本面基础;另一方面,它的动态市盈率水平只有全球估值水平的一半。动态市盈率看,深圳B股仅在9倍左右,而道琼斯则在17倍左右。所以,B股市场长期而言,上涨的机率是相对确定的。
M1、M2剪刀差与B股行情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M1、M2剪刀差来理解B股行情。从本周披露的数据来看,M1增速再度超越M2,形成了一个资金宽裕趋向的剪刀差。回顾2007年的B股暴涨行情中,也发生过M1向上穿越M2的情形。
M1向上穿越M2,在笔者看来,是股市牛市下半场启动的标志。与此相类似的现象还有“存款搬家”的现象,也就是说,老百姓更愿意存活期,而不是定期。而且存款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些情况表明,老百姓的风险承受度开始明显增加,而这种增加是在股票市场出现财富效应的背景下产生的。
牛市下半场的好消息是,牛市还将延续;而坏消息是,牛市可能在快速走高中,风险开始越来越大。事实上,在2007年牛市下半场的过程中,真正获利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但聪明的投资者对于牛去熊来,应该还是有迹可寻。其一是,我们要关注各项大类资产的收益率对比情况。这是决定我们应该大胆一些,还是应该谨慎一些的根本依据。其二是,我们需要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以及证券市场的规模的变化。就股票市场而言,其资金供应最终来自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供应;而需求则是来自于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资金需求的增加,以及新股发行带来的资金需求增加。如果二者不匹配,我们就将看到一个阶段性的熊市的出现。这一状况,我们在1994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都看到过。谨慎和细心的投资者,事实上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开熊市的困扰。
我们处在一个新循环周期的低点附近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过去400年的全球经济史表明,全球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聪明的投资者在经济周期的底部位置上,会大量买入优秀公司的股权,尽量减少债券和现金的持有比例;相反,当全球经济再度进入繁荣阶段,股权的价格将再度出现泡沫时,聪明的投资者就会开始考虑加大债券或现金的持有比例,降低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例。
那么,周期的底部和顶部又如何判断呢?事实上,这也不复杂。以美国为例,过去两百年发生了十五次经济危机,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大体上每隔13年就会出现一次严重的衰退。但每一次危机走出来后,世界经济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以一个十年的经济周期眼光来看,整个2009年、甚至2010年都可能是资产价格相对低企的年份。从历史经验来看,此次经济见底后,再度进入高潮的时间或许在8至10年后,也就是2018年前后,而下一次较大规模的危机则可能要等到2020年-2025年出现。
事实上,近期全球投资者对于资产泡沫是否存在有很大的分歧。鲁比尼、格罗斯等认为,股票、商品等资产已经出现泡沫;相反,巴菲特、费舍尔,以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则认为,泡沫论者可能言过其实。
所以,当我们用望远镜来看待证券市场时,会发现当前我们不过处在一个新的循环周期的低点附近;但如果我们用显微镜来看待证券市场,就可能将很小的波动视为一个海啸的临近。我想这正是巴菲特和鲁比尼、格罗斯们的区别所在。
(作者为中证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