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上市公司董秘评选揭晓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股民学校
  • 11:圆桌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户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1 1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3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3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从进口环比正增长看中国内需回暖
    世界经济
    正在更换背景图板
    如何判断我国通胀的生成机制及其演进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进口环比正增长看中国内需回暖
    2009年11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进口额逐渐成为反映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指标。进口增加表明国内需求已趋于回暖;去库存化过程导致进口急剧变化;进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加工企业出口的多少。

      ⊙梁达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0.9%,其中进口下降20.4%。但降幅在9月份大幅收窄,月环比出现正增长。

      

      一、驱动世界经济增长已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经济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国在向世界出口大量产品的同时,也从全球进口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技术。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外贸进出口由少到多,由弱变强,主要经历几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其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平均为42.2%;进口主要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其占进口总值的比重高达92%。60至70年代,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30%左右,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其中轻纺产品到70年代末所占比重上升至35%以上;同时,由于60年代初我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大量进口粮食、棉花和食糖等生活资料,其进口约占进口总额40%左右,对保障供给、解决人民生活需要起了重要补充作用。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生活资料进口比重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断扩大,进口与出口相应增长。整个80年代,工业制成品出口与进口所占比重都有大幅度提高。198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接近出口总值的一半,达到49.7%,1989年上升到71.3%;同期,工业制成品进口也快速增长。1984-1989年,一直保持在80%以上。90年代,机电产品成为进出口的主力商品,1990年进口占进口总值的40.2%,1998年机电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 45.6%。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产品构成进一步发生变化,以IT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高速增长,2002年至2008年七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增速分别高达36.8%和2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20.8%上升到2008年的29.1%,进口比重从28.1%上升到30.2%。

      

      二、中国进口大增的意义非同一般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形势下,我国进口商品猛增,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

      (一)进口额逐渐成为反映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指标。从国外的经济增长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由经济起飞到工业化完成需要经过较长的高速增长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决定了需要扩大相关产品的进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量进口资源产品,对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对进口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GDP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进口增加0.22个单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大幅增加,扩大进口已成为缓解资源紧缺瓶颈,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进口增加表明国内需求已趋于回暖。国内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增长也稳步,表明我国内需已开始回暖。分季度看,我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呈现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表明在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经济企稳回升,内需回稳,对进口的拉动作用开始体现。

      大量数据显示,进口额的变动与经济相关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进口增长有着较密切的互为因果关系。投资增长最快的年份,往往伴随着进口的大幅度增长。通过有关数据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进口投资品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促使国内投资水平上升0.2个百分点。

      近五年我国投资总额与进口的相关数据也证明,两者均呈现同步发展,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往往伴随着进口的迅猛增长。通过进口投资品,一方面将资本转化为生产能力,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对国内投资水平产生正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三)进口价格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的价格信号。目前,进口大幅度下降已成为国内需求下降的重要信号。从近些年的国内外价格变动轨迹看顾,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直接导致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步下跌。尤其是中国工业化步伐越来越向更高层次发展,向国外进口(如石油、铁矿石、钢材、机电设备等)的商品越来越多,这些商品国际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国内价格的波动,因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降幅较大,是形成进口额降幅扩大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初级产品进口的比重约为25%左右,初级产品价格变化对我国进口影响最大。据海关统计,占进口总值的34%的30种主要进口商品,1-9月进口价格同比下降36.7%。其中9月份进口价格下降32.6%。

      众所周知,出口直接增加国民财富,而进口则带来中长期利益。目前我国进口商品的构成,基本是“三分天下”:机电产品约占进口总值50%,高新技术产品约占30%,大宗商品稍大于20%。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长期以来,中国对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钢材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多年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巨额的投资增强了这些需求。

      (四)去库存化过程导致进口急剧变化。去年上半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为防止价格上涨的损失,增加了大量的进口储备。此后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增速减缓直接导致需求减少,多数企业选择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使企业进口急剧下滑。经过几个月的去库存化,企业库存大幅减少,开始进入正常的进口过程。此外,一些企业在近期国际市场价格保持在较低的价位的情况下,也陆续增加了一些储备。

      (五)进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加工企业出口的多少。进口可以带动出口、而且出口也依赖于进口。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看,在过去近30年间,出口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进口增加0.76个单位。

      我国外贸的主体是为了出口的“加工贸易”,一般都是 “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由于从进口原料、半成品到加工复出口有1至2个月的时间滞后,当从事加工的厂商对未来出口看好的时候,会提前增加进口。

      30多年改革的经验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进口的技术、设备等。伴随进口扩大的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的产业逐渐流向高效率产业,劳动力也随之流向高效率产业,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全要素效率均得以提高,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在生产要素全球化下,进口原材料也成为一国经济必不可少的发展动力。进口原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国内的生产要素价格,而且同时也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

      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需要指出的是,在人们已经十分关注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同样关注进口增长变化,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关注我国经济的增长及其变化趋势。

      扩大进口,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一是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部分资源性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二是择机增加进口国内短缺、长期以来进口的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充实国家战略储备。三是建立和完善进口促进体系,加强对促进进口的金融政策支持。四是全面梳理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进口措施,进一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放市场,清理妨碍进口的政策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作者系高级统计师,本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