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广告
  • A4:机构动向
  • A5:资金观潮
  • A6:市场趋势
  • A7:市场评弹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1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比较利益:构筑中美经贸关系客观基础
    10月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大降近四成
    明年工业经济仍将维持平稳增长
    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中小企业有望获更多政府订单
    陈东征:
    研究建立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
    中移动
    已启动国际板上市筹备工作
    贾康:明年财政赤字率应低于3%
    银监会:
    保持银行和资本市场适度隔离
    专家呼吁打破债券发行规模“天花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比较利益:构筑中美经贸关系客观基础
    2009年1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正彦
      □作者 潘正彦

      作者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只要中美之间存在着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两国经贸关系往来就存在着客观基础。两国存在的比较利益范围越大,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就越大。中美之间所谓的“贸易战”并不会改变彼此经贸交往的客观基础。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前,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摩擦。在“轮胎特保案”后,美国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初步裁定对从中国等国进口的铜版纸等产品要征收“双反”关税,以及中国商务部对美国汽车产品发起了“双反”调查。那么,在奥巴马访华之际,美国为什么还要加深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中美贸易战是否会损害到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在笔者看来,导致中美之间打起贸易战的现实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却未能同步改善美国的就业状况。虽然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由正转负,但10月份失业率已上升至10.2%,并创下26年来最高水平。这是当前美国经济复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虽然美国还将采取多项举措创造就业,但美国人仍十分担忧目前的就业形势。当下美国政府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安抚美国人脆弱的就业心理及改善就业形势。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屡屡挑起中美贸易战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如何实现“出口转型”,被视为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真正希望所在。正如奥巴马政府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所言,重建后的美国经济必须增加出口和减少消费。所以,增加出口和减少消费对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意义尤为重要。

      从影响当前美国经济复苏是否会转为中期增长的诸多因素分析,在短期内暂时还不会“退出”刺激政策,但刺激政策效果已开始消退。此时,期待消费支出的强劲增长是不现实的,即美国消费需求增长难以支撑经济复苏。由此,通过出口增长来弥补消费下滑的缺口,自然成了当前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最大希望。

      在美国的出口增长战略中,货币贬值与设置贸易壁垒可能是两大主要的“战术”。这一年来,美元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都出现了大幅贬值,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收窄。但美元对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得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再均衡增长的贡献相当有限。不过,鉴于美元贬值的涉及面太广,又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会有所顾忌。相对而言,设置国家贸易壁垒可以“区别对待,特殊使用”。 况且,美国还认为,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与危机的发生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尤其是美中之间贸易的不平衡。对此,美国会不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实现这种再平衡。

      但是,这种贸易保护不仅要承担政治风险,而且还可能违背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比较利益原则。或者说,只要国家之间存在着比较利益,就一定会存在国际贸易,就一定会有自由贸易的需要。

      对中美经济关系而言,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不仅存在,而且也是不可改变的。

      首先,中美之间贸易的规模和地位在双方国际贸易中仍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发布的货物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在前8个月已累计2261.32亿美元,其中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约为1849.16亿美元,降幅明显小于美国货物进出口、出口总额的降幅。另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在前8个月已累计1837.9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约为1361.6亿美元。这说明,中美贸易在双方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中美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原则,这一点不会因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如果”(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美国要完全按照“再平衡”原则或不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实现经济再平衡,就意味着美国从根本上已放弃了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比较利益原则。这样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是没有意义的,对美国更是如此。其实,中美双方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彼此地位和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美国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是利用其比较优势,中国也是一样。如果美国不利用其优势,美国人就要为生活生产成本的再次上升、为真正的通货膨胀所困。美国就无优势可言。美国会这样吗?

      因此,只要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两国经济关系的交往基础就必然存在。而且,两国间存在的比较利益范围越大,两国的贸易规模就越大。所以,不管所谓的中美“贸易战”打得如何,这都不会影响或改变彼此经济交往的客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