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广告
  • A4:机构动向
  • A5:资金观潮
  • A6:市场趋势
  • A7:市场评弹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1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奥巴马回应温家宝:增加高技术产品出口
    今日关注
    财政赤字说大小
    央行将推动公司债市场发展
    科冕木业IPO过会 通润驱动被否
    前10月国企营业收入首次正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财政赤字说大小
    2009年1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牡霞
      临近岁末,关于财政收支的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有报道说,发改委和财政部上报了2010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或高达万亿元,由此得出政府刺激力度不会减小的结论,行文之间颇为欣喜。

      且不讨论根据预算法,发改委能否参与制订财政预算方案,单看该文对财政赤字未来可能高企的态度,就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对当前经济一定是好事吗?

      笔者数日前曾与国内一位财税专家交谈,他笑称,金融危机发生后,几乎所有人一夜之间都成为了财政专家,大谈财政政策、赤字和地方债,仿佛政府舍得花钱了,经济就有指望了。

      显然,这一年来经济所取得的成绩让人们有所误解。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正是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及时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才使得我国经济急剧下滑的局面得以扭转,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更是高达7.7%,全年“保八”在望。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财政赤字不无关系。正是有高达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预算,出口退税、四万亿投资计划等政策才得以实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得以显现。

      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财政赤字继续扩大,就会对中国经济有同样大甚至更大的刺激作用。仔细分析统计局发布的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现,随着中央投资资金不断下达,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3.4%,投资对GDP的贡献占了7.3%,消费的拉动作用是4%,而出口则下拉了GDP3.6%。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力量,已然失衡。

      要使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平衡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让消费和出口跟上。而消费的大幅增长需要收入分配格局改变等长效机制的建立,出口的增长更多取决于国际市场的恢复情况,财政政策直接的作用还是投资。然而,继续通过扩大财政赤字的方式来增加中央投资,只会加剧三驾马车的不平衡,中国经济即使得以被继续拉动,健康程度也是十分堪忧的。

      因此,在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只顾着为政府刺激力度增大而欣喜。如果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动力不增强的话,那么,财政赤字这样的外生性力量再怎么加大,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