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票发行利率上调迟迟未能落实,市场却悄然间改变了预期,部分机构认为年内央票利率都不太可能出现变化。而受此激发,部分利率产品近期受到大量资金的青睐,特别是央票,二级市场的成交利率在本周内下行了近10个基点。
本周,债市暖意持续蔓延,其中以利率产品的表现最为突出,包括国债、金融债和央票在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益率下行。据悉,剩余期限在1.3和1.5年期的央行票据在本周内利率均下行了约10个基点,达到2.1%和2.16%附近。
有银行交易员称,估计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在年内都不太可能出现变化了。这种预期的变化是吸引不少买盘资金开始“探头”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现行的二元利率体系下,定期存贷款利率是官方管制利率的代表,而1年期央票利率则是金融市场利率的代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资金面和预期的变化,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和指引作用。
1年期央票今年7月重启,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暂停,引发了当时市场利率的一番动荡调整,及至8月下旬1年央票发行利率站稳到1.7605%的水平,此后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横盘。在国庆长假之后,市场曾因为外围市场紧缩政策的出台、通胀预期管理列入政府议题等事件,而对央票发行利率上行的预期骤然升温,并直接影响了其后债市的羸弱走势。
10月下旬时,市场的普遍预期是,央行最晚会在11月中旬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之后决定是否要引导央票利率上行,从而加大流动性回笼力度。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11月过半之后,市场却又发出今年内央票发行利率都可能不会上行的声音。
上述银行交易员认为,一方面,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定调、保增长与防通胀的关系等问题都会在此次会议上有所明确,在会议召开之前,央票利率不宜“乱动”,防止向市场传递紊乱信号;另一方面,11月底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结束之后,又将面临临近元旦和春节等假期,市场资金需求加大的情况,因此央行的操作应以宽松为主,也不宜提高利率、增加资金回笼。
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仍以长短并行、短期为主的方式实现资金回笼,且受有大量资金寻找投资去向的客观因素影响,每周仍能保持约千亿元的资金净回笼规模。因此,“还看不出央票利率有一定要动的必要,”南京银行分析师黄艳红说。
她的判断事实上正代表了市场的主流观点。1年央票的发行利率正处于可动与可不动之间,因此无论出现哪种结果市场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而预期天平的倾斜调整则最终带来了债市资金动向的变化。
一位国有银行交易员也认为,预计短期内央行的调控仍将以数量工具为主,通过央票发行和回购操作来实现资金收放,而不太可能动用利率等价格工具。